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众多类型机器人中,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由于体积小、传动原理简单,且在平面内运动具有较大的柔性,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分析软件,解决机器人结构的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样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机器人结构分析与优化问题。
首先,-本文介绍了机器人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案。包括机座、大臂、小臂、腕部的结构设计等。
其次,运用D-H方法,建立了平面关节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机器人运动学的正反解。应用关节空间轨迹规划方法,并借助MATLAB软件对关节位移、速度、加速度进行了轨迹仿真,机械手能由初始位置沿预定路径到达目标位置,各关节位置变化连续、平滑、系统运动平稳,均能满足精度要求。根据现有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方法,选择拉格朗日法建立机器人的完整动力学显式方程,以最简单的形式分析复杂的系统动力学。
最后,以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大臂和小臂的重要性为出发点,从理论上说明了结构优化设计的原理及过程,介绍了ANSYS中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相关概念,应用APDL语言对大臂和小臂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结构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得出的优化设计结果,建立了手臂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最危险的受力状况作为分析工况,进行静力分析,得到手臂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图,并对机器人的刚度进行了分析说明。然后,对手臂进行了模态分析,提取前4阶模态,得到对应的频率值,为避免在其共振频率附近工作提供了参数依据,同时也为改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1 |
姜方荣;解决机器人臂振的一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88年06期 |
2 |
廖广奎;飞机清洗机器人“SKYWASH”[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5年02期 |
3 |
唐建中,杨公仆,阳含和;机器人动态过程的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
4 |
谢照林;;关节型机器人拉格朗日方程的物理解释[J];太原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5 |
胡海鹰,李家炜,王滨,王捷,刘宏;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臂/灵巧手遥操作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10期 |
6 |
鲁通;梁萍;邓双成;曹莹瑜;幺娆;;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治疗机器人系统:经皮穿刺过程中位置和姿态的运动解耦[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8期 |
7 |
田富洋;吴洪涛;赵大旭;程世利;孙宏丽;;在轨服务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参数辨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8 |
谢光辉;张进春;;一种仿人机器人臂的重力补偿研究[J];机械传动;2010年07期 |
9 |
王从庆,赵长军;一种基于C-T空间数字势场的机器人避碰规划方法[J];应用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0 |
王坤东;颜国正;鄢波;;基于被动柔顺性的机器人位置/力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7期 |
11 |
李长春;刘广志;;袋装物料装卸机器人臂长的优化设计[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2 |
魏宏玲;;机器人臂的多项式PD型学习控制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5期 |
13 |
邓建一,张宗明;机器人轨迹规划的一个新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14 |
张福学;机器人传感器(下)[J];测控技术;1987年04期 |
15 |
钱瑞明;郑文纬;;三指机器人手对物体的抓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6 |
谢光辉;梁锡昌;桥本稔;张霞;李伟;;基于同步控制的人和机器人握手动力学仿真[J];机器人;2008年05期 |
17 |
傅佩琛;易科军;;机器人控制基础(四) 第四讲 机器人控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8年02期 |
18 |
何广平,陆震;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抑制的一种方法[J];机器人;1997年03期 |
19 |
高志军,颜国正,丁国清,颜德田;基于多机器人臂间协作的通信机制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2期 |
20 |
朱广超,王田苗,丑武胜,张玉茹,张启先;面向遥操作的机器人臂/手集成系统图形仿真[J];高技术通讯;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