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流场数值模拟
【摘要】: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利用气固两相流体的旋转运动使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耐高温,造价低等优点。在环保、粉体、石油、化工、冶金、材料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CLT/A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
首先,对旋风分离器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其次,在温度场模拟的基础上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流场模拟是下一步两相流模拟的基础,因此保证高质量的结构化网格,采用基于各向异性的湍流模型(RSM)的同时,相应采用QUICK差分格式和PRESTO压力插补格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分离器内部气相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压力损失、流场湍流分布、雷诺应力及二次流现象。
第三,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模拟分析。采用离散相随机轨道模型和相间耦合模拟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固相颗粒进行模拟,经过分析研究得到了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气相流场对颗粒相的影响,入口速度、流量、颗粒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分离效率性能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排气管管径、排气管插入深度等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CLT/A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再次模拟,对改进前后的分离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旋风分离器比改进前旋风分离器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验证了优化的可行性。
|
|
|
|
1 |
吕太,胡思科,和彬彬;双级分离旋风分离器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应用[J];流体机械;2005年08期 |
2 |
蒲舸;张力;辛明道;;CFBC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3 |
李进锋;吴德飞;何细藕;;利用CFX软件模拟计算旋风分离器内流场[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年05期 |
4 |
潘卫国,李杨,聂雪军,曹绛敏,王启杰,岑可法;管内气固两相流型频谱-层析识别技术[J];化工学报;2001年09期 |
5 |
骆仲泱,吴学成,王勤辉,高琼,方梦祥,岑可法;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旋转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10期 |
6 |
钟文琪,熊源泉,袁竹林,章名耀;喷动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何培杰;陆宏圻;向清江;;剩余推进剂排放对卫星表面污染量的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6期 |
8 |
漆小波;曾涛;黄卫星;祝京旭;;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的摩擦压降及颗粒浓度预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1期 |
9 |
刘毅;蒋仲安;蔡卫;周凤增;郭达;刘保东;;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分布的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4期 |
10 |
丁琴;吴志超;姜俊侠;叶升平;;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的射料过程的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年04期 |
11 |
任延岿;吕玉山;孙建章;;微磨料气射流加工特性实验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1期 |
12 |
邹罗明;郭印诚;;直方槽道中重力对颗粒相二次流的影响[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4期 |
13 |
黎梅;诸海碧;王冬琼;黄燕;黄卫星;;气固提升管内颗粒浓度的分布与计算[J];化工机械;2008年02期 |
14 |
赵振保;翟慧兵;王凤;;综放工作面粉尘运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
15 |
汪潇;王修武;王婧;周彪;晏庆辉;;垂直井筒气流携砂理论模型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5期 |
16 |
董元吉;张文楠;王正则;刘献玲;秦曦;;快速流化床径向空隙率分布的进一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
17 |
简淼夫;李昌勇;;新型粉尘浓度测定仪的开发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8 |
高晖,郭烈锦;除尘器袋室结构改进及内部气固两相流动特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19 |
赵明阳,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高阶统计量在气固流化床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6期 |
20 |
魏耀东,刘仁桓,孙国刚,时铭显;负压差立管内的气固两相流[J];化工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