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性能分析
【摘要】:液态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开发成功以来,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应用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独特的优势,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用电器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水热反应方法合成了三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采用TGA、XRD、SEM、TEM、XPS、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以及室温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水热制备工艺对合成电极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四氧化三铁/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分析。采用水热反应方法,碱性条件下合成了粒径在20nm以内的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并探讨了甲醛和巯基苯酚原料比例、溶液pH值、烧结气氛、烧结时间及巯基苯酚的加入等工艺条件对该电极材料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钛酸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分析。通过水热反应及后续热处理,合成了钛酸锂、钛酸锂/石墨烯、钛酸锂/铁(Ⅲ)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掺杂量为10mg时,电极材料10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9mAh/g,充放电100次循环后仍有120mAh/g的比容量;钛酸锂/铁(Ⅲ)纳米复合材料在10C充放电50次循环后仍有150 mAh/g的比容量。钛酸锂的复合电极材料展示了较高的倍率快速充放电性能及很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3.五氧化二钒/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分析。利用水热反应方法合成V2O5-SnO2/CNTs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电极,该电极将纳米化及碳管导电网络结构设计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显著优于商业V2O5电极。该电极在10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50mAh/g。
|
|
|
|
1 |
袁润章;欧阳淦;;CaO-Al_2O_3-SiO_2-H_2O系统水热反应速率的研究[J];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2 |
郑燕青,施尔畏,李汶军,陈之战,仲维卓,胡行方;水热反应条件二氧化锆同质变体的形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1年04期 |
3 |
王绍东;蒲心诚;;石膏对灰砂系统水热反应的影响[J];硅酸盐建筑制品;1990年03期 |
4 |
王建康;浅谈蒸压石灰(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砼的水热反应机理[J];云南建材;1993年03期 |
5 |
王绍东;蒲心诚;;Al_2O_3对灰砂系统水热反应的影响[J];硅酸盐建筑制品;1990年01期 |
6 |
徐光亮,赖振宇,钱光人,杨世源,周歧雄;CaO-SiO_2-MgO-H_2O体系的热力学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7 |
王功;托勃莫来石与CaO-SiO_2-H_2O系水热反应[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1年03期 |
8 |
姜庆辉,李木森,宋云京,亓永新,宿庆财;由一步成型的石膏坯体经水热反应生成多孔羟基磷灰石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3年09期 |
9 |
李兆;江元汝;赵西成;赵亚娟;;水热-热解法合成不同形貌的α-Al_2O_3粉体[J];材料研究学报;2013年04期 |
10 |
陈卫祥;夏军保;徐铸德;;锌粉水热反应合成ZnO纳米棒及其结构表征[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8期 |
11 |
王冰;唐立丹;王建中;;水热反应条件对ZnO纳米结构薄膜性能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12 |
李会林;詹晖;周运鸿;;分散剂PVA对水热反应制备LiFePO_4性能的影响[J];电化学;2006年03期 |
13 |
孙红;柳志刚;陈敏;;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
14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