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薄荷基的手性液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手性液晶是目前液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手性分子的引入对液晶的宏观物理性质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液晶的许多物理特性依赖于手性而产生,如:线性和非线性的光学性质,铁电性、反铁电性和压电行为的产生,以及新织构的出现。此外,应用于光学元件的液晶大多数含有手性结构,比如,胆甾相液晶的热致变色,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和近晶相的铁电和反铁电开关等。本论文主要是合成了一系列含薄荷基的手性液晶单体及硅油侧链聚合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表征。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在第一部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手性基元,以戊氧基为末端基、苯酯联苯为液晶核、不同二元酸间隔基的液晶单体PB4MB、 PB5MB、PB6MB、PB8MB、PB10MB,讨论不同二元酸间隔基对液晶单体的影响。通过测试表明,升温过程中,所合成的液晶单体PB4MB、PB5MB呈现油丝织构,PB6MB、 PB8MB、PB10MB呈现彩色、油丝织构:降温过程中,PB4MB呈现蓝相、焦锥织构,PB5MB、PB6MB、PB8MB呈现现焦锥、指纹织构,PB1OMB呈现指纹、纹影织构。在第二部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于性基元,以丁二酸为间隔基,不同长度的烷氧基基团分子链长度为端基的一系列手性液晶化合物4MOBnB(n=1-10,12,14, 16,18),讨论不同端基长度对液晶单体的性能影响。通过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液晶单体升温均呈现油丝织构,降温4MOBnB(n=1-4)均呈现先蓝相后焦锥的织构,而4MOBnB (n=5-18)呈现先蓝相后焦锥织构,最终转变为纹影织构。在第三部分,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手性液晶中心的,端基具有可反应烯烃双键的液晶单体M1、M2,并将之与环状硅油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接枝聚合。DSC以及偏光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P1,P2升温的时候为油丝织构,降温的时候为焦锥织构;聚合物P3,P4,P5升温的时候为油丝织构,降温的时候为蓝相织构、焦锥织构;聚合物P7升温的时候为近晶相的纹影织构,降温的时候为胆甾相的彩色扇形织构。
|
|
|
|
1 |
唐洪;;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2 |
詹茂盛;李晓东;王凯;;∧形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
3 |
杨槐;王玲;;面向节能的功能性液晶材料的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4 |
李文;张静;周明军;王珊;吴立新;;含多金属氧簇的新型杂化液晶材料[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5 |
李文;尹升燕;王金凤;吴立新;;无机/有机杂化液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
6 |
任延志;赵英英;李铁津;王哲;;一种新型的两亲性液晶材料:含有萘—偶氮—蒽醌的聚马来酸单酯[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
7 |
杨槐;;液晶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其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
8 |
张静;李文;吴立新;;手性季铵盐包埋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及其液晶行为[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9 |
郭金宝;吴昊;魏杰;杨槐;;基于聚合物稳定液晶的双旋向圆偏振薄膜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
10 |
董晓明;魏杰;焦杨;;光二聚液晶材料性能的研究[A];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