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式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
【摘要】: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发育,是国内最早被界定的太古宙绿岩带。地体中以产出中大型红透山矿床为代表的海底火山喷发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而著称,成为辽宁省重要的铜锌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具有近50年开发历史的抚顺红透山铜矿曾形成四个生产坑口,但已有树基沟、红心坑、红旗坑等三个生产坑口于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继闭坑,目前仅有红透山坑口在维持生产,矿山陷入了“硐老山空”的尴尬境地,已属于资源危机型矿山,围绕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接替资源找矿研究工作已势在必行。因此,全面研究总结清原地区红透山式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及成矿与控矿规律,系统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进而研究探讨以“探边、摸底、攻深、找盲”为主要内容的接替资源找矿的勘查技术方法,对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既十分现实,又非常必要。
通过本项研究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按时空演化的先后顺序,全面研究分析了清原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时空演化,系统总结了地体中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成矿类型、矿带划分等。
2、对红透山式矿床的含矿岩系、容矿岩石、褶皱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等矿床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详细阐述了这些特征与块状硫化物矿体的生成关系;研究表明红透山式矿床与火山喷发关系密切,可将火山喷发划分为三个大旋回、九个亚旋回,并指出矿体沉积时间是处于间歇性火山喷发活动的相对平静期;首次提出含矿岩系具有双峰式火山岩岩石组合的特征及相关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初步发现了古火山活动的“遗迹”。
3、通过对以往航磁资料的系统研究认为,红透山式矿床的分布与布伽重力异常和航磁垂直二导零值线关系密切,所有矿床均位于布伽重力异常梯度带零值线附近和航磁垂直二导零值线附近或垂直二导零值线变化部位;通过大量的电性参数数据统计,提出矿床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电性参数特征,并指出利用电性参数的差异性为基础的物探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找矿;对红透山区和树基沟区部分剖面进行的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试验结果,获得了较好的异常,并通过钻孔验证及正在生产的坑道探矿结果证实了这两种方法对寻找块状硫化物矿体的有效性。
4、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