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技术哲学
【摘要】:技术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哲学工作者对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对海德格尔、埃吕尔等技术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介绍与反思,有关著作及文献颇丰。但相比之下,对西方当代技术哲学家的研究略显单薄,西方技术哲学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与我国的技术哲学到底有何不同?因此,作为美国当代著名技术哲学家的唐·伊德(Don Ihde)理应进入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视野,对其技术哲学思想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赛博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四个方面。技术现象学,通常也被称作人一机关系现象学或工具现象学,是伊德技术哲学理论的基石,为其后期的技术哲学思想开创了基本路线和发展思路。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着眼于人类经验和知觉的变化过程,确立了技术人造物在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中所发挥的居间调节功能。伊德认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仪器是技术体现的居间调节者和沟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文化观主要围绕着文化嵌入技术的方式,其主要目标是展现一种观察技术的体现视角,其中也包括我们所生活的宏观知觉领域。在伊德的视野中,技术被看作一种文化的工具,它是非中立的,也是深深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的。伊德认为,文化是具有影响性的,它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并决定了技术的功能。伊德从赛博空间体现与非体现的争论中得出的结论是,赛博空间不仅需要体现,而且赛博空间的建立与发展无不是以人类体现为根基的,而现象学的身体理论又为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背景,这便形成了赛博空间的体现现象学。将这种现象学扩展到技术哲学之中,伊德又探究到技术与体现的关系,而对技术与体现关系的研究既开阔了技术哲学的研究视野,又揭示了技术哲学与现象学的历史渊源。
|
|
|
|
1 |
;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紧急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9期 |
2 |
刘则渊;马克思和卡普:工程学传统的技术哲学比较[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
3 |
张培富,李俊;中国技术哲学"九五"发展统计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3期 |
4 |
万长松,陈凡;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4期 |
5 |
胡瑞娜
,管晓刚;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5期 |
6 |
吴晓江;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召开[J];哲学动态;2003年03期 |
7 |
王楠;德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访李文潮教授[J];哲学动态;2003年10期 |
8 |
吴晓江;技术哲学:当代科技与人文的新视点[J];世界科学;2003年01期 |
9 |
波塞尔,刘则渊,李文潮,吴晓江;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研究对象——中德学者关于技术与哲学的对话(上)[J];世界科学;2003年01期 |
10 |
波塞尔
,刘则渊
,李文潮;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中德学者关于技术与哲学的对话(下)[J];世界科学;2003年03期 |
11 |
D.伊戴,郭冲辰
,樊春华;1975—1995年间的技术哲学[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
12 |
刘学礼;技术哲学:对技术的哲学反思[J];世界科学;2003年10期 |
13 |
田鹏颖;从技术的思想到技术的伦理学转向——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述评[J];哲学动态;2005年04期 |
14 |
李文潮,刘则渊;德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的中德对话[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
15 |
李俊;张培富;;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特点及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年01期 |
16 |
曾欢;;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之路: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反思——“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4期 |
17 |
;“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7期 |
18 |
赵克;;科学技术哲学的未来走势——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观点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0期 |
19 |
刘大椿;;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
20 |
韩连庆;章琰;;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