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化稻草改性机理的光谱研究
【摘要】:本研究利用醚化反应对稻草进行化学改性,使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以NaOH作润胀剂及催化剂,环氧氯丙烷和苄基氯作醚化剂,十六烷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只用于苄基化改性),甲苯作溶剂,对稻草进行了醚化改性后,其微观结构有了很大改变,部分消除了稻草的极性。
本研究采用增重率、红外光谱、固体CP/MAS 13C NMR光谱和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对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和苄基氯改性稻草的改性过程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于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研究了改性时间为1-8h的改性稻草增重率,结果表明,增重率随改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改性稻草在前5h内的增重率稳步增加至90.12%,5h后增重率基本稳定在93.00%左右。对比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图和固体13C核磁共振光谱图,以及不同改性时间的红外光谱图,推断出环氧氯丙烷醚化稻草的改性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断C-Cl键取代纤维素上一个-OH的H;第二步是被取代到纤维素上的环氧环被打开,与纤维素分子上另外一个-OH反应。最后,用X射线衍射分析稻草在改性前后的结晶度变化,改性后稻草秸秆的结晶度降低。
对于苄基氯改性稻草,研究了改性时间为1-10h的增重率变化趋势和红外光谱图,分析改性时间和改性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改性1-2h时,增重率基本为0.00%;改性3-8h时,增重率随改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8h时增重率达到最高,为61.37%;改性时间为9-10h时,增重率反而下降。在红外光谱图中观察到了相一致的结果。反应2h苄基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没有苄基化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出现,从4h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开始出现苄基化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8h样品的苄基化特征吸收峰最多,其峰值也最强。
|
|
|
|
1 |
罗颖,容敏智,章明秋;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5年05期 |
2 |
伏芬琪;石宗利;;聚合物/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6年05期 |
3 |
袁德明;刘冬;廖克俭;;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研究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2007年02期 |
4 |
刘杰;顾继友;邸明伟;;大豆蛋白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粘接;2008年09期 |
5 |
马玉峰;林青;;废胶粉改性沥青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年12期 |
6 |
周雅文;邓宇;尚海萍;韩德新;;离子液体对稻草和微晶纤维素溶解性能的研究[J];杭州化工;2009年02期 |
7 |
佟迪;于海华;;不同滤料载体改性机理研究[J];辽宁化工;2010年05期 |
8 |
孙清洲,赵忠魁,张普庆,荆海鸥,孟翠竹;热再生石英砂改性机理[J];铸造;2005年10期 |
9 |
马进;邓先和;潘朝群;;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橡胶工业;2006年06期 |
10 |
张心亚;黄洪;黎永津;蓝仁华;陈焕钦;;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性能及其应用[J];涂料工业;2006年10期 |
11 |
廖利;李慧川;王刚;;城市生活垃圾中混合废塑料改性道路沥青的试验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09期 |
12 |
赵学智;邵自强;王文俊;;淀粉衍生物的研究及应用[J];广州化学;2007年01期 |
13 |
陈立军;武凤琴;张欣宇;杨建;李荣先;;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及改性机理[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年01期 |
14 |
邱权芳;彭政;罗勇悦;李永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补强天然胶乳研究[J];广东化工;2009年11期 |
15 |
邱权芳;彭政;罗勇悦;李永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补强天然胶乳研究[J];有机硅氟资讯;2009年Z2期 |
16 |
张春敬;李立波;;生物酶改性技术在制浆造纸中进展研究[J];湖北造纸;2010年04期 |
17 |
刘恩;何尖;陈弦;何波兵;周乐;;PVA/Nano-SiO_2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1年01期 |
18 |
李玲,陈剑楠,董凤云;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进展[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9 |
唐传核,杨晓泉,陈中,彭志英;MTGase聚合大豆蛋白及其改性机理(III) MTGase聚合改性大豆蛋白机理[J];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03期 |
20 |
刘昊;才庆魁;张宁;裘荣鹏;龙海波;;超细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