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腐蚀性能研究
【摘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其研究和开发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对于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上海宝钢集团联合资助的重点项目“高氮不锈钢中氮的作用机理及对性能的影响”的一部分。通过利用化学浸泡法、阳极极化法、电化学阻抗法以及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与XPS等辅助手段,对氮气保护的真空感应炉和氮气保护的电渣重熔炉制备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以及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
利用化学浸泡法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与316L不锈钢在60℃,40%H2SO4中的耐均匀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316L不锈钢较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均匀腐蚀性能,高氮奥氏体不锈钢A2钢耐均匀腐蚀性能最好,A1钢最差,高氮奥氏体不锈钢A1,A2和A3不适合在60℃,40%H2SO4体系中使用。
通过电容测量以及Mott-Schottky分析,3.5%NaCl溶液中,高氮奥氏体不锈钢A1、A2、A3的平带电位在分别为-0.4573V,-0.4686V,-0.4804V,在施加电压小于平带电位表现为P型半导体,在施加电压大于平带电位表现为n型半导体,且随着氮含量的增加,施主浓度ND和受主浓度NA逐渐减小,空间电荷厚度增大。
钝化膜的XPS分析表明,在3.5%NaCl溶液中,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氧化层外层主要由α-Fe2O3,Fe3O4组成,内层则是由α-Fe2O3, Fe3O4, Cr2O3, MnO组成。氮富集在钝化膜的外层,主要以CrN, NH3, N(atom), NH4+, N2(free)形式存在。氮和钼的联合作用,改变了钝化膜成分结构,提高了钝化膜的耐点腐蚀性能。
利用阳极曲线法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较316L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点腐蚀性能;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点蚀电位和临界点蚀温度CPT均增大,耐点腐蚀性能增强;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和pH值的下降,A2钢的点蚀电位Eb10略有下降,A2在强酸性Cl-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点蚀性能。
在35℃,6%FeCl3+0.05mol/L HCl溶液中,高氮奥氏体不锈钢A1、A2和A3具有优异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且随着钢中氮含量的增加,其耐缝隙腐蚀性能增强。
EPR溶液2mol/LH2SO4+1mol/LNaCl+0.01mol/LKSCN溶液体系可用来检测Fe-Cr-Mn-Mo-N系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不适合于检测316L不锈钢。且随着扫描速度的降低,Ir/Ia和Qr/Qa增大,在本研究中选取1.6667mV/s。A2钢在850℃时析出量最大,晶间腐蚀敏感性最大,在650℃~850℃温度范围内敏化处理2h,空冷,随着温度的增加,析出量增多,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大,高于850℃,随温度的增加,析出量减少,晶间腐蚀敏感性减小。在700℃敏化处理2h,空冷,高氮奥氏体不锈钢A3析出量最大,晶间腐蚀敏感性最大,A1钢次之,A2钢最小
|
|
|
|
1 |
卑多慧,潘健生,胡明娟,朱祖昌,邱春城;高氮奥氏体晶界处中温分解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2 |
钟海林;况春江;匡星;毕景维;王广达;;粉末冶金高氮不锈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粉末冶金工业;2007年03期 |
3 |
卑多慧,胡明娟,朱祖昌,潘健生;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的超高硬度[J];金属热处理;2002年08期 |
4 |
潘健生,邱春城,胡明娟,戎咏华,朱祖昌;高氮奥氏体中的高密度纳米级γ′沉淀的TEM观察[J];金属热处理;2001年04期 |
5 |
卑多慧,胡明娟,朱祖昌,潘健生;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过程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3年03期 |
6 |
潘健生,胡明娟,朱祖昌,韩福梅,邱春城;高氮奥氏体特殊中温转变现象的初步观察[J];金属热处理;2000年02期 |
7 |
卑多慧,胡明娟,朱祖昌,潘健生,邱春城;高氮奥氏体中温非连续相变TEM观察[J];热加工工艺;2002年05期 |
8 |
卑多慧,胡明娟,朱祖昌,潘健生;含氮均匀的奥氏体试样制备及中温回火过程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3年03期 |
9 |
焦东玲;刘江文;罗承萍;;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高硬度的显微组织及其表征[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S1期 |
10 |
韩福梅,胡明娟,潘健生,邱春城,童建华,朱祖昌;高氮奥氏体的等温分解[J];热加工工艺;2000年02期 |
11 |
卑多慧,胡明娟,潘健生,朱祖昌,邱春城;高氮奥氏体中温转变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3年03期 |
12 |
焦东玲;罗承萍;刘江文;;高氮奥氏体的中温转变行为[J];金属学报;2007年04期 |
13 |
潘健生,邱春城,胡明娟,戎咏华,朱祖昌;Fe-N奥氏体中析出纳米级(非汉字符号)现象的初步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1年02期 |
14 |
崔大伟;曲选辉;郭萍;李科;;机械合金化制备近球形无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粉末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8年04期 |
15 |
崔大伟;;高能球磨和冷压烧结制备Cr-Mn-Mo-N无镍不锈钢[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2期 |
16 |
蒋志俊;顾剑锋;李晓玲;胡明娟;朱祖昌;;γ-Fe[N]的制备工艺及其回火组织性能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S1期 |
17 |
于岗,李梁;NHB不锈钢耐CaCl_2点蚀与缝隙腐蚀性能测试[J];化工装备技术;1984年01期 |
18 |
李丽霞;徐克薰;;耐蚀合金在中性含氯离子环境中缝隙腐蚀预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4年03期 |
19 |
钟庆东,郦希,黄桂芳;丝束电极对低碳钢缝隙腐蚀的研究[J];腐蚀与防护;1999年03期 |
20 |
吴敏;钛材缝隙腐蚀的实例分析[J];海湖盐与化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