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硫酸铝制备氧化铝的中试试验
【摘要】:本项目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酸法提取氧化铝,提取氧化铝后的二氧化硅制备白炭黑,实现粉煤灰的无污染高附加值利用。本论文研究用硫酸铝溶液制取冶金级氧化铝的工艺,为打通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服务。
1.设计出由硫酸铝溶液制备氧化铝的工艺流程:硫酸铝溶液→蒸发浓缩→结晶→脱水→分解→氧化铝。
2.对工艺流程的各工序进行了实验室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对硫酸铝溶液进行了常压蒸浓和减压蒸浓实验,得出常压蒸浓和减压蒸浓的工艺参数。其中常压蒸浓溶液沸腾温度为115-117℃,减压蒸浓溶液沸腾温度为90°C,负压为0.052MPa。
2)将蒸浓后的硫酸铝溶液冷却结晶,即可得到Al2(SO4)3·18H20晶体,余液返回浓缩工序再次蒸浓。
3)研究了硫酸铝晶体的脱水工艺,考察了温度、时间以及掺加无水硫酸铝粉末对其脱水的影响;研究了浓缩后的硫酸铝溶液不同时间和温度下脱水的情况。确定采用硫酸铝晶体为原料,在高温下直接脱水。脱水温度为350℃,脱水时间1.5h。
4)本论文旨在制取γ-Al203,因此将温度控制在900℃以下,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对硫酸铝分解制备γ-Al203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SO3和SO2的生成量。确定煅烧温度为800℃,时间2.5h。在此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主要为S03。
3.对上述工艺流程的各工序所需设备进行选型。
4.对中试车间进行布置,给出平面布置图和设备连接图。
5.确定中试各工序的工艺条件以及处理量,并进行了中试。对中试获得产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制得的氧化铝符合国家标准。
6.对本工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做了物料衡算和能量计算。
7.该工艺实现了水以及硫酸的循环利用,释放出的SO3等废气经处理后达到尾气排放标准。对本项目进行了环境评价,无废弃物生成,对环境友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F821
|
|
|
|
1 |
魏坤霞,赵昆渝,魏伟,朱心昆;低温燃烧合成制备非晶氧化铝及其晶型转变[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
2 |
张美鸽;;高纯氧化铝制备技术的进展[J];功能材料;1993年02期 |
3 |
李东旭,陈益民,沈锦林;温度和碱对低钙粉煤灰的活化和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0年06期 |
4 |
马兵,郑国梁,戴学刚;等离子体法制备特种超细氧化铝[J];化工进展;1996年02期 |
5 |
王文静,韩作振,程建光,房建国,王爱云,颜蕊;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条件选择[J];能源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
6 |
饶拴民,朱建军,杜海荣;大孔容活性氧化铝的用途和制备方法[J];轻金属;2002年03期 |
7 |
刘建良,孙加林,施安,胡劲,吕贤勇,郑福前;高纯超细氧化铝粉制备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3期 |
8 |
张登高,宋锦瑞;特种氧化铝的应用领域及市场现状[J];无机盐工业;2004年04期 |
9 |
刘粤惠,苏雪筠,陈楷;喷雾热解法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粉[J];中国陶瓷;1996年04期 |
10 |
张洁尧,祝丽华,何国新,杜海清;无机铝盐Sol—gel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末[J];中国陶瓷;1996年04期 |
|
|
|
|
|
1 |
宋振亚,吴玉程,杨晔,李勇,崔平;α-Al_2O_3微粉的制备及其TiO_2掺杂改性[J];硅酸盐学报;2004年08期 |
2 |
李云,吴玉程,杨晔,李勇,崔平;前驱体碳酸铝铵的制备及相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3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陈朝珍,张萍;超微粉体的制备(五)[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
4 |
张奇涵,郭健,张明哲;马缨杜鹃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
5 |
吴铿,杨天钧,周渝生,左广庆;熔融还原竖炉—铁浴流程操作模型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6 |
韩欢庆;卢惠民;邱定蕃;褚征军;;自蔓延高温合成MgB_2粉末[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7 |
姚海玉,王引真,王海芳,王玮;粉末结构对反应超音速喷涂涂层组织影响的热力学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3期 |
8 |
李平;乔生儒;王汉功;;钛-铝双丝超音速电弧喷涂过程中熔滴粒子几何特性研究[J];表面技术;2007年01期 |
9 |
张文丽,赵淑忠;基础釉对色料着色的影响[J];山东陶瓷;1996年03期 |
10 |
栾世伟;小秦岭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
|
|
|
|
1 |
宫晨琛;陶星;李东旭;;煅烧煤矸石的活性和结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02期 |
2 |
徐超,张兴法,韩效钊,许民才;高岭土中活性氧化铝测定[J];非金属矿;1998年05期 |
3 |
郭伟,李东旭,杨南如;煅烧煤矸石在碱溶液中的离子溶出特性及其结构[J];硅酸盐学报;2004年10期 |
4 |
罗永康,马智,吴杰,齐晓周;煅烧温度对高岭土结构及其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4期 |
5 |
刘琨,彭同江,孙红娟;煅烧高岭土活性的析因实验分析[J];矿产综合利用;2003年06期 |
6 |
肖秋国,傅勇坚,张红,李佳秋,刘小波;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的影响因素[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2期 |
7 |
吴建宁,蔡会武,郭红梅,顾兴林;从含铁硫酸铝中除铁[J];湿法冶金;2005年03期 |
8 |
贾丽慧;刘安昌;温玉萍;;中国硫酸铝除铁技术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6年08期 |
9 |
蔡会武;吴建宁;郭红梅;顾兴林;;高铁硫酸铝除铁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
|
|
|
|
1 |
王智,郑洪伟,钱觉时,汪宏涛;硫酸盐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比较[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9年03期 |
2 |
管宗甫,杨久俊;碱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6年01期 |
3 |
钟白茜,徐玲玲,刘玉红,杨南如,程忠,葛留俊;粉煤灰活化新措施[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7年03期 |
4 |
潘群雄;煅烧硬石膏激发粉煤灰活性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9年01期 |
5 |
管宗甫,杨久俊,杨力远,李笑天;早强剂在少熟料粉煤灰水泥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9年01期 |
6 |
张美鸽;;高纯氧化铝制备技术的进展[J];功能材料;1993年02期 |
7 |
王志强,马铁成,蔡英骥,吕秉玲;超细α-Αl_2O_3的低温燃烧合成及其烧结特性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0年05期 |
8 |
张永刚,闫裴;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J];工业催化;2000年06期 |
9 |
马兵,郑国梁,戴学刚;等离子体法制备特种超细氧化铝[J];化工进展;1996年02期 |
10 |
谢炜平,李红霞;酸溶-微波热解法从粉煤灰中制取聚合氧化铝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