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理论的知识发现
【摘要】:
本文首先对Agent的定义、动作的处理过程、以及其内部的工作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在对Agent的理论研究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转换的Agent动作执行过程,Agent的动作是在该Agent状态转换中进行的,这使得Agent系统更加的稳定,并且当系统出现错误时比较容易的检测错误的所在。其后,本文对多Agent系统(MAS)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购物大厅而产生的“市场”这种多Agent模型,这是一种较为灵活,其通用性较强,更加方便于多Agent系统中的各个Agent之间通信的结构。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结构性,它与传统黑板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市场结构中的管理者对进入市场中的Agent进行统一的管理,并由市场中的管理Agent对市场中Agent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相互匹配,从而完成Agent之间的协作过程。
在本文的后部,将这种市场结构与知识发现的过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Agent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频繁模式的挖掘,现有的频繁模式挖掘的模型各有优点,但在智能性和通用性方面表现的较差。针对项目集、序列等等模式的挖掘方法各不相同,基于Agent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能够针对项目集、序列以及树型模式使用一个统一的方法进行挖掘,这样就大幅度的提高知识发现系统其智能性和通用性。
|
|
|
|
1 |
孟凡星;马垣;;一种Agent的协作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07期 |
2 |
连雁平;;基于智能Agent的个性化搜索引擎模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
3 |
范辉,李晋江,张晖;Agent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微型机与应用;2001年10期 |
4 |
郑浩然;刘俊;纽俊清;;基于多Agent技术的生化网络仿真平台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年10期 |
5 |
彭波;王一鸣;徐林;;语义万维网中基于Agent的智能检索框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22期 |
6 |
张寅生,唐跃平;智能Agent与Agent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年07期 |
7 |
张柏生;陈卫东;;智能Agent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8期 |
8 |
张柏生;陈卫东;;智能Agent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02期 |
9 |
陈建中,刘大有,唐海鹰;智能Agent建模的一种模板结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10期 |
10 |
仇芒仙;基于多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6期 |
11 |
林强;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个性化检索系统的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05年05期 |
12 |
张云勇,刘锦德,郭维娜;基于ACL的移动agent/智能agent互操作插件(英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3 |
印鉴,陈炬桦,刘斌;互联网上的文本信息采掘[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11期 |
14 |
董武绍;关于基于多Agent系统的远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
15 |
文丽,马建国,姚远程;基于播存网格的智能Agent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5期 |
16 |
薛静,辛明军,郑炜,李伟华;面向工程应用的群体DSS分布式问题求解算法及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年06期 |
17 |
崔志明;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11期 |
18 |
周金陵,孙艳;基于多Agent技术的分布式测控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3年09期 |
19 |
罗继秋;;智能Agent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应用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20 |
杨枨,朱晓芸,俞瑞钊;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管理[J];通信学报;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