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成形Al-Si-Fe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种过共晶Al-Si-Fe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电磁搅拌、半固态挤压
成形、固态挤压成形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在不同挤
压比下,半固态成形合金组织特征及性能,并对半固态挤压成形热处理合金组织的热
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后,合金的枝晶状共晶硅相断裂、长度减小,分布也更
加均匀;固态挤压成形后,初晶硅变得细小,大部分枝晶破碎,富铁相由大块状转变
为细小针状甚至粒状;半固态挤压成形时,大块状相和针状相转化为细小的粒状相,
半固态挤压比较高的合金组织细化越明显。干摩擦条件下,挤压比为10:1的
Al-15Si-5Fe-3Mn-4Cu-1Mg-2Ni合金,加载70min后失重仅为铸态Al-17Si合金的
50. 98%:在有润滑的条件下,加载60min后,Al-15Si-5Fe-3Mn-4Cu-1Mg-2Ni合金半
固态成形热处理试样的磨损失重仅是铸态Al-17Si合金的57. 77%。半固态挤压热处
理合金的布氏硬度最高达到196;极限抗拉强度达到192MPa,延伸率达到2. 5%。
半固态挤压成形Al-15Si-5Fe-3Mn-4Cu-1Mg-2Ni合金在200℃和350℃下受热,
第二相不发生粗化,微观组织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00℃下受热时,保温一定时间
后,β-Si相开始急剧粗化,很快粗化到最大尺寸,但当继续受热时,β-Si相尺寸
基本保持稳定。
|
|
|
|
1 |
傅沛福;黄良驹;杨慎华;李明哲;李湘多;景长林;;少片钢板弹簧变截面成形工艺[J];汽车技术;1988年09期 |
2 |
肖泽辉,罗吉荣,吴树森,李东南,毛有武,宋象军;镁合金挤压铸造成形的研究[J];铸造;2003年09期 |
3 |
温宏宇;董湘怀;阮雪榆;;基于配点型无网格法的金属挤压过程数值模拟[J];塑性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4 |
黄志超;王建忠;姜宁;;半空心自冲铆钉挤压成形数值模拟[J];锻压技术;2008年06期 |
5 |
洪慎章,沈伟民;平面应变金属流动的滑移线场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6 |
冯锡兰,郭友寒,李予南;一种新型接插件挤压成形机的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2期 |
7 |
孟令先,宋学进,张元国,王德俊,刘洁;汽车启动齿轮的高效成形方法[J];锻压技术;2005年01期 |
8 |
陈芳雷;张治民;曹亚强;;镁合金汽车轮毂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J];热加工工艺;2007年01期 |
9 |
骆庆群;张治民;李国俊;;止推轴承座挤压成形过程中产生折叠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案[J];热加工工艺;2009年05期 |
10 |
正宗;;直齿圆锥齿轮的挤压成形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6年01期 |
11 |
蔡祖光;墙地砖的塑性挤压成形[J];佛山陶瓷;1999年06期 |
12 |
许树勤,张善元;分流组合模挤压的有限元模拟与模具设计评价[J];模具工业;2005年06期 |
13 |
李保成;赵家萍;张治民;;钛合金炮口制退器铸造-挤压成形强化技术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4期 |
14 |
潘健怡;周照耀;李风雷;何克晶;;铝合金圆管挤压成形的切线分流桥模具结构分析(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7期 |
15 |
陈亮昌;六方螺母套筒搬手的半挤压成形工艺[J];航空制造技术;1986年03期 |
16 |
黄利文;罗大全;;高锡青铜的挤压成形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1987年05期 |
17 |
蔡千华;;金属薄板摩擦挤压成形法的开发[J];有色金属加工;1994年05期 |
18 |
王立东,阮雪榆;双金属挤压成形的极限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7年11期 |
19 |
何阳春,洪咏平,陈芜荪,傅玉颖,周保堂,陆君毅;鱼肉面条挤压成形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1年01期 |
20 |
李雪珍,肖泽辉;镁合金挤压铸造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J];铸造;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