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La、Ce在纯铜中的作用机理及高强高导铜合金
【摘要】:在纯铜中分别加入Cr、稀土元素La、Ce,及同时加入Cr、La 或Cr、Ce,研究加入元素在纯铜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铸态组织、导电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元素大多分布于晶界,在La、Cr 的加入量较少时(0.02% La, 0.2% Cr),它们的存在形态没有规律,当加入元素的量较多时(0.08 La %, 0.8 Cr %),La、Cr 在铜中主要以Cr2La 的形式存在。在纯铜中同时加入Cr、Ce 或La、Cr 的试样的电阻率比纯铜及只加入一种元素的试样的电阻率都要小,强度和硬度比后者更高。在本实验的条件下,为了获得高强与高导的最佳配合,对于Cu—Cr—La 合金,Cr 的加入量为0.4%,La 的加入量为0.02%;对Cu—Cr—Ce 合金,Cr 的加入量为0.8%,Ce 的加入量为0.08%。
|
|
|
|
1 |
刘兴江;王建中;苍大强;;电脉冲处理对纯铜再结晶温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热处理版);2006年05期 |
2 |
马壮;曲文超;李智超;袁晓光;;纯铜表面SHS反应热喷涂Al_2O_3基复合陶瓷涂层的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01期 |
3 |
陆凤萍,陈光凤;纯铜中痕量铋的光度测定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年08期 |
4 |
陈光风,潘教麦;纯铜中痕量铅的光度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年09期 |
5 |
仲伟深,付大军,孙跃军;稀土对电气化铁路电车线纯铜性能的影响[J];铸造;2001年02期 |
6 |
张毅;田保红;陈小红;高颖颖;刘平;李炎;;纯铜稀土催渗渗铝及其内氧化[J];铸造技术;2006年03期 |
7 |
丁雨田;斯志军;周怀存;胡勇;;等径角挤压对纯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8 |
邵德军,张林,刘军,靳巍,张德生;纯铜多元合金共渗及渗Al层的研究[J];山东冶金;1998年02期 |
9 |
张跃飞,袁庆龙,陈飞,苏永安,徐重;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宋祖峰,程坚平,程晓舫;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纯铜中的杂质元素[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年03期 |
11 |
邹德霜,杨强,袁明康;火焰原子吸收-标准加入法测量纯铜中锌的含量[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年05期 |
12 |
陈勇;对纯铜材料加工的研究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3 |
申勇峰,卢磊,陈先华,钱立华,卢柯;纳米孪晶纯铜的强度和导电性[J];物理;2005年05期 |
14 |
王军;运新兵;李冰;樊志新;宋宝韫;;纯铜连续挤压全过程的组织演变[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1年05期 |
15 |
李养良;杜大明;张汪年;;纯铜表面激光熔覆WC-Co涂层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08期 |
16 |
侯文德;薛忠明;杨颂华;王文超;姜坤;;控制纯铜焊接软化的新技术——预置应力法[J];焊接技术;2011年06期 |
17 |
袁庆龙,池承忠,苏永安,徐重;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组织形成机理及性能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吴晓春;电解法研制氧化亚铜[J];上海有色金属;2005年03期 |
19 |
王力;李建舫;胡文骏;;恒电流电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铜中铜铁铅锌镍磷锡[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5年04期 |
20 |
张继东;李才巨;朱心昆;李刚;;大塑性变形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J];云南冶金;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