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煤矿对地下水污染研究
【摘要】:
废弃煤矿井是人类留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垃圾场,采矿活动揭露和串通了多个不同的含水层,给串层污染提供了水力联系条件,闭坑后必然导致相关含水层的水质污染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采矿工程对隔水岩层的破坏作用,分析了闭井后水对裂隙扩展的作用。采用上游未受煤系地层劣质水污染的清洁岩溶水与煤矿矿坑排水进行了水质混合试验,模拟了煤系地层下覆奥陶系灰岩裂隙承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时的水质特征。针对已闭井的洪山、寨里矿区存在的奥灰水被串层污染的事实,基于闭井后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水流和水质仿真模型。研究采动造成的串层污染,预测了20年后的可能污染范围、污染物浓度以及SO42-离子的迁移路径,得出该污染源20年后的最大污染范围约是初始污染面积的40倍;仿真模拟了某断层造成的串层污染过程及污染区域;研究了人为施工的井孔造成的串层污染,采用井下电视对两个污染井进行,直观地证实了串层污染的存在及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23
|
|
|
|
1 |
胡宏韬,林学钰,廖资生,张兰英,姜桂兰,刘广民,魏砾宏;阿特拉津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实验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2 |
贾金生,田冰,刘昌明;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3 |
易顺民,赵文谦,蒲迅赤;地下水污染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地球科学;1999年06期 |
4 |
伊利军,隗玉霞;淄博市地下水水质现状与趋势[J];地下水;2001年01期 |
5 |
薛禹群,吴吉春,谢春红;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
6 |
王来贵,刘向峰,吕明海;大面积采动地层水系调整的数学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7 |
陈劲松,万力;MODFLOW中不同方程组求解方法差异分析[J];工程勘察;2002年02期 |
8 |
王超,阮晓红,朱亮;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9 |
李克斌,许中坚,刘维屏;农药在土壤上吸着/解吸及其对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4期 |
10 |
虞云龙,樊德方,陈鹤鑫;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3期 |
|
|
|
|
|
1 |
潘淑颖,刘传林,刘延贵;膨润土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吸附性能的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
2 |
张瑾;闫书军;;农药在土壤中淋溶迁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3 |
邓晓;李勤奋;;产后果蔬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
4 |
项丽;唐建设;;复合降解菌降解吡虫啉的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
5 |
李瑛,李学德,花日茂,唐俊;百菌清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降解转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6 |
郑立庆;方娜;周庆祥;刘群;;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
7 |
王小欣;梁萍;欧善生;陈彩贤;周晓舟;李开龙;李秋雯;;农药污染土壤细菌修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
8 |
刘灿;邹冬生;朱佳文;;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
9 |
展惠英,袁建梅,蒋煜峰,陈慧;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4期 |
10 |
蒋海燕,刘敏,黄沈发,沈根祥,吴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
|
|
|
|
|
1 |
姜桂华;王文科;乔小英;杨晓婷;;关中盆地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及其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
2 |
梁永平;王维泰;;中国北方岩溶水系统划分与系统特征[J];地球学报;2010年06期 |
3 |
钟佐燊,汤鸣皋,张建立;淄博煤矿矿坑排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及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
4 |
郑西来,邱汉学,陈友媛;地下水系统环境地球化学反应模型研究[J];地学前缘;2001年03期 |
5 |
邹胜章,张文慧,梁彬,陈宏峰,梁小平;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地学前缘;2005年S1期 |
6 |
张建立,沈照理,李东艳;淄博煤矿矿坑排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2000年03期 |
7 |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变迁机制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
8 |
郑西来,吴新利,荆静;西安市潜水污染的潜在性分析与评价[J];工程勘察;1997年04期 |
9 |
刘淑芬,郭永海;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0 |
蒲志华;硫化矿酸性水的成因及治理[J];化工矿山技术;1981年05期 |
|
|
|
|
|
1 |
贾金生,田冰,刘昌明;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2 |
魏林宏,束龙仓,郝振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3 |
吴剑锋,朱学愚;由MODFLOW浅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J];工程勘察;2000年02期 |
4 |
安凤春,莫汉宏,杨克武,刘晔,徐晓白;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方法[J];环境化学;1994年03期 |
5 |
莫汉宏,安凤春,杨克武,蒋弘江;单甲脒盐酸盐等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行为[J];环境化学;1997年04期 |
6 |
华小梅;单正军;;我国农药的生产,使用状况及其污染环境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
7 |
蔡道基,朱忠林,单正军,华晓梅,蒋新明;涕灭威对地下水污染敏感区的预测与区划试点[J];环境科学进展;1995年01期 |
8 |
杨炜春,王琪全,刘维屏*;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吸附及其机理[J];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
9 |
刘兆昌,聂永丰,张兰生,王占生,白庆中,杨崇洁;重金属污染物在下包气带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
10 |
李孟国;海岸工程中实用三维流场数学模型研究[J];海洋通报;199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