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SiO_2船舶防污涂料
【摘要】:
传统的船舶防污涂料由于毒性较大,会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在1999年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集会上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关于防污漆中使用有机锡衍生物防污剂的最终期限为2008年1月1日,因此现代船舶业亟待一类新型的无毒、高效防污涂料。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人们设计和研发出来的。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是基于涂料的表面的物理作用,不存在毒性物质的释放损耗问题,能起到长期防污的作用并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单纯依靠有机聚合物树脂,很难使涂料既达到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防污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制得具有低表面能特性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然后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并通过加入纳米SiO_2及其它颜填料,以有效地改善涂料的强度,进一步降低涂料的表面能,制备出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用于合成硅丙树脂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和有机硅单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反应且反应较完全;分子量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树脂分子量适中且分布较窄,完全符合热塑型涂料成膜物的要求。当溶剂含量为51~45%,有机硅单体含量为9~11%,丙烯酸酯类软硬单体配比为48:51~45:54时,制得的树脂最适合作为低表面能型涂料成膜物质使用。添加颜填料3及0.69%的3~#分散剂,按照备料方式1及8+4.5的加料方式,制备的涂料性能最好,其与水的接触角最大达150°、附着力最好达1级。当纳米SiO_2的添加量在5.5%~8%之间,涂料具有综合性能。
目前还未见有接触角达150°和附着力达1级的采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为主要成膜物质制备的船舶防污涂料的报道。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Q630.7
|
|
|
|
1 |
吴始栋;舰船防污和环境保护[J];船舶;2002年02期 |
2 |
郑群锁;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1期 |
3 |
孙萍,孙咏红,王艳云;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4 |
田军,薛群基;聚氨酯改性有机硅含氟涂层表面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5 |
颜东洲,贾成功;防污涂料的应用和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2年12期 |
6 |
李永清,郑淑贞;有机硅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7期 |
7 |
魏锦生;关于船舶防污涂料探讨[J];航海技术;1994年04期 |
8 |
田军,薛群基;低表面能涂层材料降低海洋生物污损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9 |
段辉;熊征蓉;汪厚植;赵惠中;高殿强;;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1期 |
10 |
孙中新,李继航,李毅,刘继宪,丁文光;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建筑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建材;2000年05期 |
|
|
|
|
|
1 |
张利民;;纳米颗粒分散过程机理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2 |
张秀标;王传贵;周旭;;竹造纸污泥纤维的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3 |
陈庆昌,梁志杰;两栖装甲装备新型防腐材料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3年01期 |
4 |
赵然,毕树生,周强,宗光华;生物芯片点样机器人样品分配机理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5 |
章正熙,华幼卿,陈建峰,王玉红;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6 |
王丽,高瑾,李久青,娄思权;Lα-DPPC磷脂对人工滑液润滑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7 |
梁治齐;汽油蒸发抑制剂的研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8 |
姚荣兴,王瑛,王迎,钱蔚芬,沈新元;测量粉体湿润接触角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及应用[J];玻璃与搪瓷;2005年02期 |
9 |
黄长根;采用特殊手段提高电子级玻纤布化学处理后的性能[J];玻璃纤维;2003年04期 |
10 |
马世宁;张占平;;舰船防污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6期 |
|
|
|
|
|
1 |
刘兰轩;刘秀生;李承樵;兰家勇;;自清洁型氟碳涂料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10期 |
2 |
王瑞莲;代加林;周明;;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与发展状况[J];材料保护;2006年12期 |
3 |
郑群锁;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1期 |
4 |
郭金学,李宇国,吴胜伟,李文新;多壁碳纳米管γ辐照后的化学修饰[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年03期 |
5 |
孔祥正,阚成友,罗东,袁青;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11期 |
6 |
罗向东,李瑞霞,吴大诚;全氟庚烷端基聚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J];高分子学报;1999年05期 |
7 |
何涛,余林梁,陈鸣才,胡红旗,吕社辉;超临界CO_2中共溶剂对丙烯酰胺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8 |
王浩;吴晓敏;唐黎明;戴万田;王玉婷;金凤友;;疏水性涂层的制备及防结霜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
9 |
余锡宾,王华林;丙烯酸树脂与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2期 |
10 |
曹新宇;江雷;;高分子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8年08期 |
|
|
|
|
|
1 |
吴始栋;;船舶防污技术发展现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1年04期 |
2 |
张淑玲,罗慧森,陈行琦;有机硅/醇酸嵌段共聚物清漆[J];材料保护;1995年08期 |
3 |
金晓鸿;纳米材料在船舶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前景[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5期 |
4 |
管从胜,张明宗,熊金平,郭玉梅,王威强;有机氟聚合物涂料及其在防腐中的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0年03期 |
5 |
余锡宾,王华林;丙烯酸树脂与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2期 |
6 |
杨源龙,黄超峰,孙守信;长效防污闪涂料——室温固化硅氟聚合物的研究[J];高压电器;1996年01期 |
7 |
王平,宋兰花;国外船舶无毒防污涂料的进展[J];化工进展;1992年01期 |
8 |
吕玲,孟季茹,马晓燕,梁国正;有机硅耐热涂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2期 |
9 |
孟季茹,梁国正,赵磊,秦华宇;环氧改性有机硅复合材料的研制[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9期 |
10 |
边蕴静;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最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1期 |
|
|
|
|
|
1 |
魏浩;桂泰江;朱少平;陈平;王笃金;;含氟低表面能丙烯酸涂料的研制与表面性能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年10期 |
2 |
温曙峰;;有机硅-环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氟资讯;2009年Z1期 |
3 |
张心亚,孙志娟,黎永津,黄洪,陈焕钦;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J];涂料工业;2005年05期 |
4 |
付永山;安秋凤;杨刚;;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7年08期 |
5 |
胡金宝,施新娣;含氟有机硅氧烷的色谱分析[J];合成橡胶工业;1984年03期 |
6 |
王昌祥,曹殿珍,陈家坚;缓蚀剂的新领域——有机硅缓蚀剂[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2年04期 |
7 |
周新华,文秀芳,涂伟萍,关文浩;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3年02期 |
8 |
陈奎;李伯耿;曾光明;;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1期 |
9 |
钱家盛,姚日生;纳米SiO_2表面聚合物接枝改性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0年06期 |
10 |
郑亚萍,宁荣昌,张爱波;SiO_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