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再制造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研究
【摘要】:为了将集机器人技术与非接触检测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再制造领域,构建加工-检测-再制造的闭环制造过程,提高再制造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本文重点研究该系统构建中的关键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工件快速修复系统与涂层厚度检测系统中。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
1.建立了包括机器人运动学、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和系统检测模型在内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的数学模型。
2.完成了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硬件设计中以包含应用约束的传感器检测误差为优化目标,能够设计出符合现场需求的线结构光传感器。软件设计集中考虑了扩展、兼容以及交互性方面的诸多因素,最终搭建出功能完备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的软件平台。
3.在线结构光传感器的现场标定问题的研究中,基于统一的二维平面标靶,首先通过机器人的已知位置关系的运动,标定出系统的内参数与手眼关系参数,其次通过三点透视原理与双重交比不变法标定出光平面参数。
4.提出一种高效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的并发式工作方式。该方式利用缓冲区技术与多线程控制技术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流程解耦,能够独立并发执行检测任务中的各耗时环节。
5.研究海量检测数据与标准数据的内存管理与调度,三维显示方式,及带有破损信息的检测数据与标准数据的配准问题。
6.基于本文研究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设计并实现工件快速修复系统与涂层厚度检测系统,给出各自的系统标定方法,并将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实际应用于再制造工程,满足了再制造工程中对产品的在线检测与现场修复两大需求。
最后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给出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242
|
|
|
|
1 |
吴剑波,崔振,赵宏,谭玉山;光刀中心自适应阈值提取法[J];半导体光电;2001年01期 |
2 |
桑新柱,吕乃光;三维形状测量方法及发展趋势[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3 |
贺俊吉,张广军;结构光三维视觉检测中光条图像处理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
4 |
傅健,路宏年;工业CT半扫描成像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
5 |
周文灵,张远鹏,陈敏,董士海,吕培军,樊星,李国珍;口腔义齿的三维造型方法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5年02期 |
6 |
徐滨士;;热喷涂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表面工程;1991年01期 |
7 |
徐滨士,张伟,马世宁,刘世参;向21世纪的绿色再制造[J];中国表面工程;1999年04期 |
8 |
徐滨士,张振学,马世宁,刘世参,朱胜,张伟;新世纪表面工程展望[J];中国表面工程;2000年01期 |
9 |
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朱绍华,张伟,朱胜;绿色再制造工程设计基础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02期 |
10 |
徐滨士,朱胜,马世宁,刘世参,梁秀兵;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表面工程;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