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轮渡安全评价及专家系统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以及全国水路运输网络的形成,特别是横渡海峡的客滚船以及铁路轮渡的迅速发展,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南海、东海和渤海三大客滚船运输市场。其中横跨渤海海峡和琼州海峡的铁路轮渡,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铁路轮渡运送火车,所以设立火车车辆舱以及抗横倾装载系统,并且采全电力推动等新技术。在航运业对客滚船的安全评价工作比较多,但针对铁路轮渡自身特点的安全评价工作很少,因此尝试新方法来对铁路轮渡进行安全评价十分必要。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FSA是一种结构化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其目的是要全面地、综合地考虑影响安全的诸多方面因素,通过风险评价、费用和受益评价,提出合理的并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的措施。
本文正是针对铁路轮渡的特殊结构以及特殊设备来进行安全评价,从人-机-环境-管理几方面来分析影响铁路轮渡安全的诸多因素,以综合安全评估方法为工具,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对评价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以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多级综合评判模型。同时,为了减轻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用C#计算机语言编制了铁路轮渡安全评价辅助软件,并增加了整改建议的模块,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
|
|
|
1 |
於秋枫;常磊;;多层次模糊评估在民航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
2 |
劳期团;;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
3 |
邓晓阳;试用模糊综合评判选择选煤厂工艺流程[J];煤炭工程;1989年03期 |
4 |
孙耀唯;;200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的模糊预测[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5 |
余建星,李建辉,黄国平,胡云昌,程士全,刘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输油管道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8年02期 |
6 |
魏明蓉;湖泊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判[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7 |
王怒涛,章彤,魏红梅,朱义东;模糊综合评判在措施优选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8 |
吕欣,张晓妮,毛忠贵,张晓娟;发酵工业清洁生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框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9 |
杨志强;孔庆华;;石油机械常用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4期 |
10 |
姚融融;徐玲;贺向阳;;电梯群控系统的算法和数学建模[J];物理测试;2006年06期 |
11 |
张天云;杨瑞成;吴明亮;余世杰;;工程选材的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应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2 |
周庆文;李慧民;汤靓;贾燕飞;;模糊综合评判在西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3 |
金国辉;吕宏云;闻九旭;;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工程设计方案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4 |
程晓宇;王晓梅;;冲裁模具间隙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J];煤矿机械;2008年03期 |
15 |
宫响;张淑华;;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6 |
程晓宇;王晓梅;;冲裁模具间隙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7 |
黄明星;吴荣根;华百里;;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量的Fuzzy综合评判模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1年04期 |
18 |
王旭东;;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矿区采煤方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9 |
傅荣华;李天斌;邓荣贵;;专家系统在确定岩体结构类型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年02期 |
20 |
宋鹭;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J];干旱环境监测;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