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向保持中的混沌及鲁棒控制
【摘要】:
船舶是一个多变量耦合、非线性、大时滞、大惯性的复杂动态系统;船舶航速的变化以及装载增减造成模型参数的变化;并且航行环境的干扰,如海浪产生艏向的高频振荡,从本质上也可转换成船舶模型的参数和结构的摄动。这些因素使得船舶在航向保持控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沌运动。混沌运动对船舶航向保持起了消极破坏作用,将导致船舶偏离航向或失控。因此,判断船舶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混沌以及能否控制混沌,对研究航向保持控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混沌的定义、混沌的特征和一些典型的混沌方程及其相图,讨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及混沌的判别方法,并给出了航向保持控制系统的船舶广义数学模型。然后,由于该运动模型与受迫型Duffing方程的相似性,借鉴Holmes对Duffing方程的研究方法,利用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分岔理论和混沌理论等来研究船舶航向保持控制,验证了该过程中能出现混沌现象:系统存在大于0的Lyapunov指数、分数维、连续的功率谱。最后,设计非线性控制器,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中的混沌控制:利用精确反馈线性化原理,将船舶广义模型非线性部分对消,加上一个线性控制器,其中线性控制器的设计采用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该算法具有设计过程简单、物理意义明显的优点。
本文通过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对控制结果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加入白噪声和±10%的模型摄动下,转艏角速度和船艏向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成功抑制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中的混沌现象,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航向保持性能。
|
|
|
|
1 |
刘胜;黄少博;常绪成;;基于LS-SVM的船舶航向模型预测控制[J];控制工程;2010年02期 |
2 |
樊印海,陆祥润;船舶航向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参数计算与稳定性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
3 |
杨盐生,于晓利,贾欣乐;船舶航向自适应鲁律PID自动舵设计[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4 |
张效民;韩鹏;何柯;杨向锋;;舰船辐射噪声信号自然测度计算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5 |
张秋富;常迎香;张建刚;李险峰;;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与同步[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6 |
陈立宏;陈莉;高龙;安雪晶;周旭;刘树虎;;改进蔡氏混沌电路的实现[J];物理实验;2009年06期 |
7 |
郭小溪;李刚;赵岩;;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航向控制[J];一重技术;2010年02期 |
8 |
蒲云;;直达列车车流的混沌吸引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
9 |
何俊杰;郭昌捷;;一种基于神经-模糊的船舶航向控制器研究[J];电气自动化;2000年05期 |
10 |
胡爱花;徐振源;李芳;;Lorenz混沌系统的追踪控制[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1 |
罗小华;贺利芳;张刚;;基于变型蔡氏电路的混沌特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2 |
李天云;周博;;电力系统中多吸引子共存现象初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3 |
杨荣菲;侯安平;周盛;周军伟;;最大Lyapunov指数用于压气机局部性能的分析[J];航空学报;2009年04期 |
14 |
高智中;;一个新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5 |
陈宁;林秋芳;;构造球面对称混沌吸引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05期 |
16 |
丘水生,蓝俊锋,彭巍,周小安;混沌吸引子统计特性的一种分析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7 |
杨盐生,贾欣乐,于晓利;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J];中国造船;2000年01期 |
18 |
丘水生;混沌吸引子细胞模型的扩展与详述 (Ⅱ )(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9 |
王军,石炎福,余华瑞;相空间重构中最优滞时的确定[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年02期 |
20 |
蒋漪,李若霖,李爱林;航向信号数字化处理[J];航海技术;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