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状态估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
状态估计不仅是现代决策和控制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保证业务流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先决条件。21世纪的控制系统是网络、通信与控制相结合的系统。然而,在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简称NCSs)中,由于网络的介入,控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加,且引入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传统的状态估计理论难以适用。因此,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状态估计策略研究成为自动化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各类不确定性,包括媒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研究了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状态估计的若干问题,旨在提出相应的状态估计策略或给出状态估计稳定性条件。
在网络带宽受限情况下,针对观测值被分包传输过程中存在部分或全部Markovian丢失的线性离散系统,基于两状态Markovian丢包模型和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迭代方程,给出了状态估计稳定性条件。
针对同时存在Markovian延迟与丢包的离散线性系统,通过在估计器端设置适当长度的缓存器,把具有多状态Markovian时延与丢包的离散定常系统建模成数据包到达过程为两状态Markov链模型的离散时变系统。基于设计的限定接收历史估计器(FRHE)模型,在时延有界的情况下,给出了可选增益的最优FRHE设计策略。
在通信受限同时包括量化影响、传输时延和数据丢包情况下,通过把量化影响转化为一类参数不确定性,把时延和丢包转化为随机参数,分别为线性离散系统设计了鲁棒滤波器和方差约束滤波器。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快速代替有线通信网络,多丢包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多丢包网络中的不确定性离散系统,通过把多丢包问题建模成系统模型中的随机参数,在允许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分别设计了鲁棒滤波器和方差约束滤波器。
最后,我们给出了全文的总结及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P273
|
|
|
|
1 |
朱其新,胡寿松,侯霞;长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稳定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2 |
;Feedback Stabilizat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 Computing;2008年04期 |
3 |
;Robust H_∞ Filter Design for 2D Discrete Systems in Roesser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 Computing;2008年04期 |
4 |
吴淮宁,费元春;不确定离散系统的最优鲁棒滤波[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2期 |
5 |
王武;杨富文;詹耀清;;测量数据丢失的随机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H_2状态估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3期 |
6 |
于之训,陈辉堂,王月娟;时延网络控制系统均方指数稳定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0年03期 |
7 |
孙平;井元伟;;基于采样测量值的不确定系统鲁棒H∞滤波[J];控制与决策;2006年06期 |
8 |
张勇,史忠科,戴冠中,周自全;离散系统的鲁棒最小方差滤波新算法及分析[J];自动化学报;2000年06期 |
9 |
王飞跃,王成红;基于网络控制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分析[J];自动化学报;2002年S1期 |
10 |
高会军,王常虹,李艳辉;时滞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l_2-l_∞滤波(英文)[J];自动化学报;2003年05期 |
|
|
|
|
|
1 |
韩崇伟,林廷圻,贾志勇;基于H_∞控制的PWM直流伺服系统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2年02期 |
2 |
樊卫华;蔡骅;吴晓蓓;胡维礼;;一类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H_∞鲁棒控制[J];兵工学报;2006年01期 |
3 |
樊卫华;谢蓉华;陈庆伟;胡维礼;;长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
4 |
王艳;陈庆伟;樊卫华;胡维礼;;网络控制系统控制与调度协同设计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7年01期 |
5 |
任长清,吴平东,王晓峰,马树元,陈之龙;基于互联网的液压远程控制系统延时预测算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6 |
原菊梅,阮会芹,原保平;网络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龙承念,代双凤,关新平;网络控制系统的补偿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4期 |
8 |
杨松松;包俊东;;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H_∞滤波器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2期 |
9 |
刘丽丽;张庆灵;杜昭平;;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0 |
李鹏,杨以涵;电能质量的H_∞最优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0期 |
|
|
|
|
|
1 |
朱其新,胡寿松,侯霞;长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稳定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2 |
吴秋峰;对网络与控制学科交叉发展的一些认识[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年09期 |
3 |
王飞跃,黄小池;基于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J];家用电器科技;2001年06期 |
4 |
郝学伟,徐立鸿;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网络性能及稳定性分析[J];控制工程;2002年05期 |
5 |
张萍,王桂增,周东华;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2期 |
6 |
张勇,史忠科,戴冠中,周自全;离散系统的鲁棒卡尔曼滤波新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4期 |
7 |
王武;林琼斌;杨富文;;具有随机通讯时延的离散网络化系统的H_∞滤波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3期 |
8 |
于之训,陈辉堂,王月娟;时延网络控制系统均方指数稳定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0年03期 |
9 |
于之训,陈辉堂,王月娟;具有随机通讯延迟和噪声干扰的网络系统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0年05期 |
10 |
陈国定,俞立,杨马英,褚健;不确定离散系统的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年01期 |
|
|
|
|
|
1 |
李璋,晏妮,李纪武;自动化控制理论中新信息及成果的介绍[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2 |
白涛,吴智铭,杨根科;基于抖动的CAN型网络带宽优化调度[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5期 |
3 |
孙柏林;;网络化控制系统及其安全问题[J];办公自动化;2011年07期 |
4 |
孙柏林;;网络化控制系统及其安全问题[J];电气时代;2011年04期 |
5 |
于水情,李俊民;具有输出延迟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J];控制工程;2004年06期 |
6 |
郑英,胡修林,方华京,王辉;基于观测器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
7 |
方华京,章红,郑英,谢林柏,杨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J];控制工程;2005年S2期 |
8 |
付贤政;胡良兵;;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9 |
方华京;方翌炜;杨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12期 |
10 |
刘松晖;吴俊;徐巍华;陈生;;一种输出反馈网络化控制系统及其稳定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