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靶斑病生防链霉菌的鉴定、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摘要】: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是我国近年来报道的烟草新病害,该病害在东北地区大面积流行,对烟叶品质和产量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外该病害依然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防治报道较少。本文筛选到一株对烟草靶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链霉菌S128,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抑菌活性测定、作用机理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并进行了温室盆栽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辽宁省丹东市植烟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1株对烟草靶斑病菌具有很强抑制作用的生防链霉菌,编号为S128,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2.明确了生防链霉菌S128的作用机理。生防链霉菌S128对烟草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88.70%;该菌株能使烟草靶斑病菌的菌丝形态出现畸形,并且菌丝还出现节间变短、变粗、扭曲变形、菌丝分隔增多等现象;该菌株除了对烟草靶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外,还对其他供试1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谱很广;‘该菌株可以产生几丁质酶、纤维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推测其以水解酶降解真菌细胞壁的方式作用于烟草靶斑病病原菌。3.对生防链霉菌S128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初步筛选出最优的发酵基质为小米粉、发酵含水量为18 mL、发酵温度为28℃、发酵装瓶量为75 g、发酵接种量为3 mL以及发酵碳源为葡萄糖。4.研究了生防链霉菌S128和7种商品化生防菌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及温室和田间防效。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生防链霉菌S128和7种供试的生防菌剂对烟草靶斑病菌均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94.26%,生防链霉菌S128的抑菌效果仅次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率为90.88%,且优于其他6种生防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so值为2.6422 cfu/mL,其次为生防链霉菌S128,其EC50值为2.7008 cfu/mL,均较高于其他6种生防菌剂。 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治疗和保护作用中,生防链霉菌S128的防效也仅次于枯草芽孢杆菌而优于其他6种生防菌剂,并且供试的生防链霉菌S128和7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优于对照化学药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达88.83%,生防链霉菌S128的防效达86.87%。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6种药剂防也效均在59.18%以上,而对照组化学药剂的防效为54.37%。表明利用生防菌剂防治烟草靶斑病均优于化学药剂。综上所述,生防链霉菌S128对防治烟草靶斑病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
|
|
1 |
叶火春;赖先文;王艳丽;刘承兰;;1株抑制镰刀菌生长及产生伏马菌素链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
2 |
罗素群;;链霉菌在陕西省主要土类中分布规律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
3 |
周启,林开春,梁蓉芳;吸水类群链霉菌的研究 Ⅱ.一个新种的鉴别[J];华中农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4 |
涂国全,涂英柱;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5 |
涂国全
,涂英柱;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6 |
代芳平;李师翁;;链霉菌次级代谢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3期 |
7 |
刘重光,薛禹谷;嗜热链霉菌质粒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8年03期 |
8 |
欧阳谅
,万淑婉
,涂国全
,陈新添
,郑友康
,高勇生
,谢晓琴;一株产生杀虫抗生素的链霉菌新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9 |
薛茂傑;栾冰;朱惠玲;李华;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利用纤维素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灰黄链霉菌新亚种——灰黄链霉菌苏州亚种[J];微生物学报;1986年03期 |
10 |
龚报森,李素俭,陈会明;链霉菌属各类群红外光谱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5年02期 |
11 |
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黄信孚;孙虹娟;陈曼云;;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1983年03期 |
12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2期 |
13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90年12期 |
14 |
李德舜,苏忠锐,孙琦,郭新平,马井玉;高温链霉菌24#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
15 |
李德舜;宗雪梅;张长铠;袁志刚;;一株高产抗菌活性物质链霉菌的初步分类鉴定[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
16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02期 |
17 |
朱春玉;徐剑;万冬梅;李辉;霍雅鹏;;不同巢材鸟巢中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5期 |
18 |
王彭;贝纳新;高萍;胡强;;一株链霉菌的杀虫活性及分类鉴定初步研究[J];现代农药;2008年03期 |
19 |
王朝健,李元;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链霉菌中的表达研究[J];遗传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廖昌珑,李文鹏,刘士清,王启方;三七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YNUCC0233木聚糖酶性质研究[J];土壤通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