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筛选及其对磷素水平的反应机理研究
【摘要】:缺磷是大豆生产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改良大豆的磷效率可经济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226 个大豆品种(品系),通过设置施磷(对照)和低磷两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对参试大豆基因型的磷效率进行鉴定分类,并进行了基因型差异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砂培、水培试验,探讨了不同大豆基因型间磷效率的差异,分析植株生长指标(包括鲜重、干重、地上部和地下部磷含量等)、部分根系形态学指标(包括总根长、根表面积)以及部分生理参数(包括可溶性蛋白浓度、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可溶性磷浓度)来探讨大豆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以期为磷效率改良工作提供材料和理论上的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豆磷效率基因型的大田筛选及产量指标的差异
大豆不同基因型在株高、分枝数、节数、籽粒产量、百粒重和花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受供磷水平的显著影响。以低磷处理下大豆的相对产量为指标,结合其它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从参试大豆基因型中初步筛选出磷高效型和磷低效型共43 个品种,第二年在参试的43 个品种中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4 个磷高效型(锦豆33 号、铁7555、大黄豆和辽豆13 号四个基因型为大豆磷高效基因型);同理,将正常磷水平下产量相对较高、胁迫下产量相对较低、即产量变化率较大且年度间筛选稳定的型定为磷低效基因型,共有5 个磷低效型(锦8—14、凤交5915、铁丰3 号、辽豆11 号和辽9111)。
不同磷素水平下,大豆的株高、分枝数、节数、百粒重和花期均有变化,且不同磷素基因型间有差异。
2.大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生理、栽培指标分析
大田栽培条件下,大豆磷素处理和对照之间在光合速率上表现出降低趋势,降低幅度与基因差异有关;叶绿素含量变化表明磷素胁迫使大豆叶片寿命缩短,平均缩短7 天左右,基因型间差异不明显;植株干重累积符合Logistic 方程,处理间与基因型间Logistic 方程参数有变化;植株伤流量
|
|
|
|
1 |
黄兰兰;钟开珍;马启彬;年海;杨存义;;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磷效率相关QTL的整合[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
2 |
万延慧;朱龙英;杨志杰;杨少军;朱为民;;低磷胁迫对不同番茄基因型苗期根部指标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
3 |
耿雷跃;崔士友;张丹;邢邯;盖钧镒;喻德跃;;大豆磷效率QTL定位及互作分析[J];大豆科学;2007年04期 |
4 |
王聪;德力格尔;王振宇;;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磷吸收利用差异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5 |
陈俊意;吕学高;;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玉米某些特性的基因型差异[J];南方农业;2007年01期 |
6 |
廖红,严小龙;菜豆根形态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磷效率(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11期 |
7 |
王应祥,廖红,严小龙;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J];大豆科学;2003年03期 |
8 |
曹一平;林翠兰;王兴仁;;两种基因型玉米磷效率的差异[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S2期 |
9 |
赵静,付家兵,廖红,何勇,年海,胡月明,邱丽娟,董英山,严小龙;大豆磷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J];科学通报;2004年13期 |
10 |
杨茂,严小龙;酸性红壤区柱花草磷效率基因型差异[J];草地学报;1999年02期 |
11 |
邱慧珍,张福锁;不同磷效率小麦对低铁胁迫的基因型差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04期 |
12 |
王美丽,严小龙;大豆根形态和根分泌物特性与磷效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3 |
徐锐,彭新湘;草酸在提高大豆磷吸收利用及抗铝性中的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2期 |
14 |
杨茂,严小龙;柱花草在酸性红壤中磷吸收效率及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探[J];草地学报;1998年03期 |
15 |
李传保,龚守富;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研究进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
16 |
刘莹,盖钧镒,吕慧能;大豆苗期根系与抗旱性基因型差异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3年04期 |
17 |
张政勤,周文龙,姚丽贤;缺磷对不同基因型花生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
18 |
杜育梅;白昌军;田江;严小龙;刘国道;;柱花草适应酸性缺磷土壤的基因型差异及可能的生理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9 |
袁清华;年海;陈达刚;廖红;严小龙;;大豆根系性状和磷效率的遗传规律研究[J];大豆科学;2006年02期 |
20 |
;工农12—4型苗间锄草机[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7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