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zea mays L)子粒产量和品质(主要是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子粒产量及子粒内含物(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与种植密度均呈二次曲线(y=a_1x+a_2x~2)关系。N、P、K肥通过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这种影响品种间有差异。在单位面积种植株数不变条件下,比空种植与清种相比,前者可获得高的子粒产量和好的品质。推迟播种,使玉米子粒产量下降,子粒脂肪和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减少。在相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不同时期叶面喷施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抽雄前喷施ABA使子粒赖氨酸(Lys)含量提高。开花前喷施EM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危害程度为开花期孕穗期灌浆期。干旱胁迫降低子粒产量,提高了子粒的有效养分含量。灌浆期干旱胁迫使子粒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提高,孕穗期干旱胁迫使子粒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干旱胁迫使子粒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
玉米群体消光系数过小,群体通透条件变差,虽使生物产量提高,但经济系数低,子粒产量不高,品质较差。消光系数过大,虽透光条件好,由于密度较稀,存在光的浪费,生物量不高,尽管经济系数不小,也难形成高的产量和好的品质。只有光照条件适宜的群体,使光能充分利用,从而获得高的子粒产量和优良品质。
地理条件差异是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就营养品质的有效含量而言,在一定范围内,低纬度地区好于高纬度地区。
研究结果还表明,高产和优质决非相互对立,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关系。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实现高产优质的。作者通过生产实际验证表
|
|
|
|
1 |
;对我省亩产二百到三百斤皮棉栽培措施的一些看法[J];棉花学报;1975年01期 |
2 |
钱领元,金益民;乌桕芽的发育与分化的观察[J];浙江林业科技;1982年02期 |
3 |
杨启荣;;早稻连续三年亩产超1160斤的栽培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
4 |
邵宝富;濮家莹;;浙萧棉1号的特性及其栽培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1986年03期 |
5 |
李昌爱;张智宸;陈淑懿;;水地春玉米主要定量栽培措施丰产模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
6 |
蒋国柱;邓绍华;吴同礼;潘晓康;董占山;龙腾芳;黄育殊;;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棉花学报;1990年01期 |
7 |
胡顺堂;谷国富;;减轻制种甜椒日烧病的栽培措施[J];种子科技;1993年02期 |
8 |
张文亮,杨炳志,封光伟,郑金成;栽培措施对山茱萸炭疽病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6年09期 |
9 |
李清泉;绿丰4号绿豆及其栽培措施[J];作物杂志;1996年04期 |
10 |
葛知男,蒋玉琴,冷苏凤,王庆华,陈国平,陈新军;苏棉11号丰产示范与栽培技术初析[J];江苏农业科学;1997年05期 |
11 |
赵永秀,刘春艳,王尚武,雍红波,候福俊;提高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J];现代农业;2000年04期 |
12 |
董志坚,朱大恒,周御风;栽培措施对烟叶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0年01期 |
13 |
滕树川,雷松琴,雷长富,吴定洪,易继红,卢美秀,杨丽;浅谈连作玉米的主要栽培措施[J];玉米科学;2001年S1期 |
14 |
李梅,李鹏;北方种蔗的几大优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1年09期 |
15 |
周铭成
,陈正龙
,刘冬平
,吴文彩;提高小麦单产的几项重要栽培措施[J];农业装备技术;2003年05期 |
16 |
李静宇,张定一;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7 |
廖祥政,王瑞敏,赵致,马巧云,刘桂珍;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18 |
朱贵生;孙昌发;;湖南常德不同杨树品种造林生长调查[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1期 |
19 |
易福华;;气候变化与大麦生产[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年03期 |
20 |
孙振中;罗富成;宋贵林;廖小陶;郑国莲;;对“凯特杏”花而不实重要因素雌蕊败育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