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及其在肝癌血流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前言
微循环的病理性改变常常会引起组织血流动力学异常,因此对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从正常肝脏到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的过程中,肝窦的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有何种对应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I)是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方法。它能评价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简单易行,精确定量等特点。进行肝脏CTPI,可以了解感兴趣区的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门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 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斜率法计算这些灌注参数,但斜率法对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有一定的要求。从理论上讲,造影剂量越少,注射流率越快,得到的结果越准确。然而,如果造影剂量太少,会影响灌注成像的信噪比。注射流率过快,会增加对比剂外渗的机会。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肝脏CTPI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观察二者对灌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肝脏CTPI选择合适的条件;(2) 大鼠诱发性肝癌的CTPI研究: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并在不同的阶段进行CT-PI,探讨肝癌演化过程中,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3) CTPI在肝癌血供评价中的应用:将CTPI用于肝癌血供的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