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Ts在Alzheimer病人和转基因鼠脑内表达及ZnT1基因沉默阻抑Aβ分泌的研究
【摘要】:
前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A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AD的典型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脑内病理性沉积形成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大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CAA)。Aβ是AD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体内的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和γ-分泌酶水解而成。到目前为止,AD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锌离子在AD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锌离子能够通过链接相邻Aβ分子的第13位上的组氨酸而导致Aβ聚集;与Aβ生成密切相关的γ-分泌酶为锌结合蛋白,细胞内的锌离子具有抑制γ-分泌酶裂解APP向细胞外分泌Aβ的作用;口服金属螯合剂可以明显抑制APP转基因小鼠脑内老年斑的形成。因此,调节细胞内外金属离子稳态,维持Aβ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已经成为目前AD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特定的转运体和膜通道参与锌的转运和代谢。锌转运体(zinc transporter,ZnT)是参与脑锌代谢的重要蛋白家族之一,目前至少拥有7个成员(ZnT1-7),除ZnT2外均在脑内表达,其主要功能是将锌离子转运出细胞或聚集在细胞器内:ZnT1定位在细胞膜上,负责将细胞内的锌离子向细胞外转运;ZnT3定位在突触小泡膜上,其功能是将锌离子转运并聚集在突触小泡内;ZnT4定位在胞质小泡膜上,可将细胞质内的锌离子转运到胞质小泡内;ZnT5-7定位在高尔基复合体,参与高尔基复合体内外的锌离子转运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ZnT1,4,6在AD病人大脑内的表达明显增强,而敲除ZnT3基因的APP转基因惺?其脑内Aβ老年斑数量、血管淀粉样改变均明显减少,提示ZnT与锌离子共同参与了AD的发病和病理过程。
本研究对锌离子和ZnT在AD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表达变化、定位分布及与Aβ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应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探讨ZnT1基因沉默阻抑APP转染细胞Aβ分泌的效果,对深入探讨脑锌代谢紊乱与AD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
采用AD病人尸检脑组织、APP/PS1转基因小鼠及稳定转染APPsw、APP基因的SH-SY5Y细胞(APPsw细胞、APP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utometallography,AMG)检测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锌含量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标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ZnTs在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定位分布及其与Aβ在老年斑内的位置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内ZnTs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ZnTs和Aβ的蛋白相关性,应用RNAi技术阻抑ZnT1基因在稳定转染APPsw、APP基因的SH-SY5Y细胞的表达,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NAi对ZnT1的基因沉默效果,应用Zinquin荧光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双标技术、ELISA技术、MTT技术检测ZnT1-RNAi对细胞锌离子转运、APP表达、Aβ分泌和细胞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
1、锌离子在AD病人及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
AMG结果显示,AMG阳性的老年斑广泛分布于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等脑区,在血管壁及其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呈棕黑色的AMG阳性反应产物。AMG阳性的老年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在AD病人大脑中多具有明显的致密核心,而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多呈中空状。
2、ZnTs在AD病人及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ZnTs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内均可见ZnTs阳性的老年斑分布,斑块大小不等,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界较清晰。高倍镜下可见ZnT1和ZnT4广泛分布到整个老年斑内,ZnT3、ZnT5及ZnT6主要分布在斑块周围变性的神经元突起内,而ZnT7则主要表达于老年斑的中心部位。此外,ZnTs还广泛表达于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及其周围,其中以ZnT3染色最深。
免疫荧光双标的共聚焦激光扫描结果显示,在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免疫阳性的老年斑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海马的齿状回、CA1-CA3区域,几乎所有Aβ阳性的老年斑均有不同程度的ZnTs表达,即ZnTs和Aβ共存于老年斑内。高倍镜观察可见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主要分布于老年斑的核心,而不同的ZnTs在老年斑内的位置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ZnT3免疫荧光除了分布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的Aβ老年斑中,还可见于海马苔藓纤维和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及其周围。
3、ZnTs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内的表达变化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nTs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内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小鼠。其中ZnT1,3,4,5,6,7在大脑皮层的表达量分别是野生型小鼠的196.6%,201.9%,150.3%,134.2%,162.0%,122.9%;在海马的表达量分别是野生型小鼠的280.1%,398.6%,277.1%,168.2%,142.2%,282.3%。
4、ZnTs与Aβ蛋白相关性分析
Co-IP结果显示,应用Aβ抗体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ZnTs条带。
5、RNAi对ZnT1基因的沉默效果
RT-PCR结果显示,RNAi可在mRNA水平明显抑制APPsw细胞的ZnT1表达,干扰后24h即可出现ZnT1的表达下降,干扰后48h为抑制效果最佳时间点,ZnT1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2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可明显抑制APPsw细胞的ZnT1蛋白表达,干扰后48h的抑制率达80%。
6、ZnT1-RNAi对锌离子转运的影响
Zinquin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APPsw细胞,ZnT1-RNAi后48h,可见锌离子在细胞内的聚集明显高于未干扰的对照组细胞。
7、ZnT1-RNAi对APP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可明显抑制APPsw、APP细胞的APP蛋白表达,干扰后48h,APPsw、APP细胞的APP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8%和57%。
免疫荧光双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NAi可明显抑制APPsw细胞的ZnT1和APP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二者的免疫荧光均明显减弱。
8、ZnT1-RNAi对Aβ分泌量的影响
Elisa结果显示,RNAi可明显抑制APPsw、APP细胞的Aβ分泌,干扰48h后,APPsw和APP细胞培养液内的Aβ含量分别降低49%和37%。
9、锌离子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MTT结果显示,正常培养的APPsw、APP和空质粒转染的SH-SY5Y细胞(NEO细胞)活力几乎没有差别;10μM氯化锌处理可分别降低APPsw、APP细胞活力19.7%和13.9%,而对NEO细胞活力没有影响;50μM氯化锌处理可分别降低APPsw、APP、NEO细胞活力48.5%、42.7%、30%;100μM氯化锌处理可分别降低APPsw、APP、NEO细胞活力66.6%、56.5%、46.1%。
10、ZnT1-RNAi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MTT结果显示,正常培养条件下,ZnT1-RNAi对细胞活力几乎没有影响,在50μM氯化锌处理的情况下,ZnT1-RNAi可分别提高APPsw、APP细胞活力14.4%、10.5%。
结论
1、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老年斑和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富含锌离子。AMG技术对检测游离锌离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是研究锌离子在AD病人和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分布的有利手段。
2、ZnTs与Aβ共表达于老年斑和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及其周围。不同ZnTs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分布具有差异性。ZnTs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表达均高于野生型小鼠。
3、ZnT1-RNAi可明显降低稳定转染APPsw,APP基因的SH-SY5Y细胞的APP表达和Aβ分泌。
4、ZnT1-RNAi可提高稳定转染APPsw,APP基因的SH-SY5Y细胞在高锌环境下的细胞活力。
|
|
|
|
1 |
朱晨林;刘建磊;;X基因缺失的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鼠中的病毒复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
2 |
邱永祥,阮明,贾凤兰,邱飞婵,李雪婷,尚兰琴,张宝旭;秋水仙碱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J];毒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3 |
李文龙,程萱,谭晓红,张继帅,孙岩松,陈林,杨晓;血管内皮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建立(英文)[J];遗传学报;2005年09期 |
4 |
王勇,刘勤,倪勇,魏泓,孙新民,赵永聚;通过双原核显微注射提高转基因小鼠研制效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年03期 |
5 |
时令,王友亮,程萱,候宁,杨晓;表面活性蛋白A启动子指导Cre重组酶在转基因小鼠Ⅱ型肺上皮细胞中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05期 |
6 |
何迎春;田道法;卢芳国;毛积芳;;人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转基因小鼠的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7 |
张雪光;陈香美;吕扬;洪权;田月;师锁柱;尹忠;蔡广研;;人TIMP-1转基因小鼠肾组织内外源基因功能表型的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8 |
宋敏;唐军;李达兵;徐海伟;白云;;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传代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及其组织学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4期 |
9 |
王芙蓉;姜永生;肖文伍;张苏明;袁慧;赵浩斌;郑新民;魏庆信;;人bcl-xL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和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
10 |
曾林;孙岩松;杨晓;王冬平;胡仲明;胡成进;孙晓明;;流式细胞术分析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细胞凋亡[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
11 |
王晓建;杨旭;宋晓东;张禅那;刘继斌;邸冉;张连峰;惠汝太;;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拷贝数[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年03期 |
12 |
程明军;俞而慨;郭方;王奕森;徐丛剑;;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7年04期 |
13 |
宋铭晶;董伟;全雄志;施海霞;黄澜;张连峰;;心脏特异表达Dhcr24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表型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
14 |
梁虹;宋铭晶;施海霞;潘思丹;张连峰;;DHCR24转基因小鼠的性别特异性自主活动和应激反应[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01期 |
15 |
王璞;张雯;周红娟;朱社敏;马纪林;王丹;谭富媛;于健宁;陶筱娟;;芍药甘草汤对MRL/Lpr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0期 |
16 |
康爱君;郭长占;田枫;王学文;郑振辉;赵德明;;EB病毒转基因小鼠血生化及白细胞分类的观察[J];实验动物科学;2010年01期 |
17 |
高旭;吕延杰;单宏丽;马宁;孙丽华;王宁;张莹;杨宝峰;;微小核苷酸转基因小鼠导致心脏功能发生改变[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8 |
宋征;徐景宏;王庆利;马璟;;转基因小鼠在药物致癌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
19 |
谢俊;许淼;龚秀丽;曲立娟;颜景斌;黄英;;优化反向PCR法对hTF转基因小鼠整合位点旁侧序列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
20 |
张永容;;疫苗试验的新突破[J];国外医学情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