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压氧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肠道的影响

金立方  
【摘要】: 目的 目前关于失血性休克胃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的学说很多,但是尚未得到彻底的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分组 健康Wistar大白鼠96只,体重260~300g,雌雄不限,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4只大鼠:对照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诱导休克);休克组(手术操作诱导休克并进行常规补血、补液复苏);高压氧一次组(休克组+复苏后立即一次高压氧治疗);高压氧三次组(休克组+二十四小时内三次高压氧治疗)。 二、创伤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的建立 大白鼠麻醉成功后平卧固定,手术暴露血管,右股动脉插入套管针,连接血压换能器并与多参数监护仪相连,监测血压;左颈内静脉插入套管针作为复苏通路;右颈总动脉也插入套管针,用来进行放血。用铁块从高处垂直落下砸中左侧大腿,造成股骨骨折和肌肉组织挤压伤。同时通过右颈动脉插管放血,使血压下降造成休克。休克状态60分钟后,将全部放出的自体血经左颈内静脉回输,同时用生理盐水复苏60分钟。复苏后使平均动脉压维持于70~80mmHg以上。 三、高压氧的实施 将大鼠放入氧舱后,先洗舱三次,然后将舱内治疗压力匀速升至0.15MPa且氧浓度大于99.5%,维持恒定的舱内压力和氧浓度共60分钟。最后等速减压,舱内压力为0MPa后取出大鼠。 四、观察指标及取材 休克前、休克后、复苏前、及24小时后作为四个观察时间点,根据这四个时间点将第一部分每组的大鼠再分为四个亚组,每组6只。每个亚组的大鼠按照其对应的时间点活时剖腹,于回盲部用移液管滴注2.5%的戊二醛,于滴注戊二醛的部位取全层的小肠组织约0.5厘米,迅速放于冰块上,再次滴注2.5%戊二醛,然后于冰块上进行清洗,修剪。修成1个立方毫米,立即放入2.5%戊二醛中,留送电镜检查。于回盲部近端(避开滴注戊二醛的部位)取小肠组织块(0.2克-1.0克)后处死,取得的肠在冷生理盐水(0℃-4℃)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吸干,称重,放入5ml的小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冷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体积应该是组织块重量的9倍,尽快剪碎组织块,然后用Snoiprep150型超声波发生器,以振幅14微米超声处理30秒,使细胞粉碎,制备成10%的肠道组织匀浆,匀浆离心后取上清,—70℃冻存待测。放免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TNF-α。比色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比色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比色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乳酸含量。以上所有指标检测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个组的大鼠在24小时后活杀取标本,留取末端回肠4%福尔马林液固定,经脱水浸蜡包埋,切成3μm薄片,经伊红—苏木紫染色,常规病理学光镜检查,并进行病理评分。 六、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将2.5%戊二醛中固定的样品,投入PH 7.4的PBS(磷酸缓冲液)中漂洗,放入PBS配制的1%OsO4(锇酸)固定液中后固定.乙醇丙酮梯度脱水,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LKB超薄切片机切片,厚度500A0,铀铅双染色。JEM-100CX透射电镜下观察。 七、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数据。生化指标和病理评分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One-WayANOVA)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肠道组织乳酸含量变化 24小时后休克组、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高压氧三次组低于高压氧一次组,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二、肠道组织TNF-α含量变化 24小时后休克组、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高压氧三次组略低于高压氧一次组,差异不显著(P>0.05) 三、肠道组织iNOS活性变化 24小时后休克组、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iNOS活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iNOS活性值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高压氧三次组略低于高压氧一次组,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四、肠道组织NO含量变化 24小时后休克组、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的肠道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高压氧三次组略低于高压氧一次组,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五、大鼠肠道组织iNOS活性与NO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见大鼠肠道组织匀浆iNOS活性与NO含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4,P<0.001) 六、病理损伤评分 将24小时后处死的大鼠所取得的肠组织病理切片按照Park′s肠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见表6。对照组的大鼠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而休克组的大鼠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高压氧一次和三次组(P<0.05),高压氧三次组的肠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高压氧一次组,差异不显著(P>0.05)。 七、电子显微镜亚细胞结构观察 对照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规整,无稀疏和断裂及缺损,胞膜完整;细胞质细胞器无减少,线粒体脊无断裂,粗面内质网无扩张;细胞核无肿胀,核周间隙清晰,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正常;桥粒连接和紧密连接正常。休克组电镜所见: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消失,紧密连接开放,桥粒连接明显减少,细胞质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消失,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呈圆形,核周隙模糊不清,异染色质呈团块状,增多,聚集在核周边。高压氧一次组与高压氧三次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改变无明显差异,镜下所见:上皮细胞绒毛稀疏,有断裂和缺损,但明显较休克组轻;细胞间连接、细胞器,线粒体等结构损害较对照组为重,但与休克组相比明显减轻;细胞核病理改变明显较休克组减轻。 结论 高压氧可以减少了创伤性休克后肠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高压氧也能减轻创伤休克肠道组织光镜下的病理变化。高压氧能够明显的减轻创伤性休克复苏后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发生的一系列的病理损害。高压氧还能够明显减轻创伤性休克复苏后肠道细胞的细胞间连接的损害。这很可能给创伤性休克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移位等学说提供有利的证据。很可为创伤休克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高压氧的有效治疗机制提供合理的解释。复苏后24小时内实施三次高压氧与一次高压氧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军,秦红燕,王庆霞;一种高压氧舱自动通风换气装置[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3年01期
2 龚世雄;封波;宁友茹;;论高压氧舱的全面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年02期
3 周法元;高压氧治疗的眼科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8年09期
4 赵丽君;;在高压氧舱内怎样给病人吸痰[J];天津护理;1994年02期
5 龙权芝;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9期
6 吕薇;吕进东;;多人医用氧舱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年06期
7 丘京天;;多人高压氧舱故障检修[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8期
8 莫博爱;;高压氧舱在外科的应用[J];广西医学;1974年02期
9 黄志强;;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用微机控制的高压氧舱通过技术鉴定并正式投入使用[J];安徽医学;1988年01期
10 陈跃龙,李虹宇,贾春遐;NG90—Ⅱ(A)型单人高压氧舱的检修与改进[J];医疗装备;1998年09期
11 吴晓东,陈渝,史长宁;高压氧舱计算机控制基本原理及典型故障处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3期
12 王艳昆,王玲;高压氧舱加压过程中病人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5年01期
13 ;汤永建副主任简介[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年03期
14 李红杰;陈蕊;;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年05期
15 刘焕森;高压氧舱及附属设备的检验[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8年01期
16 陈跃龙,刘曼芳,罗毅;医用高压氧舱的维护与安全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年06期
17 孙承永,火翠香,孙心宁,韩梅英;高压氧舱防漏氧Y型管[J];重庆医学;2005年05期
18 刘运红;;高压氧舱安全管理的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5年04期
19 魏茹娜;李爱萍;;控制高压舱内氧浓度的关键是通风换气[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9期
20 高丽华;郑松;胡仁清;毕建萍;;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旭帆;;高压氧舱空气调节的要求和特点[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慧敏;王亮;;高压氧舱事故分析与对策[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春禄;;高压氧舱抢救重度安定中毒3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4 董耀兵;;DYC-750AK型高压氧舱空调器不制冷的维修[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6年
5 董耀兵;;DYC-750AK型高压氧舱改革二则[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6年
6 周树荣;;高压氧对心肺脑复苏的应用价值(附136例疗效报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6年
7 周树荣;;高压氧对心肺脑复苏的应用价值(附136例疗效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尹世富;高春锦;王培嵩;葛环;杨琳;谢永平;荆汝泉;刘建敏;;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铁血红蛋白改变的影响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之才;高秀东;曹玉玲;;在零的左侧,一切事故均可避免谈高压氧治疗的安全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胡慧军;李铭鑫;张齐;吕艳;孟祥恩;潘晓雯;万毅;;北京地区高压氧医学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继东;高压氧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谷莉娜;高压氧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3 谌崇峰;从Wnt途径探讨高压氧促离体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晓英;Wnt/β-catenin信号传导在高压氧诱导离体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发;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减轻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朱春艳;不同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罗崇岱;高压氧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E钙粘素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4 黄朔;关于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柏建南;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敏;软体高压氧舱对短距离竞速类专项大学生30秒最大功率骑行后恢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7 杨智玲;高压氧辅助治疗成年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白志峰;高压氧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潘冠伟;高压氧对实验性兔脑出血后脑组织变化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苏海波;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氧自由基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争春 王勇 记者 赵雪;大坪医院研制成功高压氧舱应急系统[N];科技日报;2010年
2 安老师;住高压氧舱附近不危险[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3 李文炜;开展专项检查 确保氧舱安全[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刘斌钰 龚小江 记者 郭海涌;交通八支队官兵进入高压氧舱“疗养”[N];人民武警;2003年
5 文彬;高压氧舱和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通报[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纪明毅;高压氧医学为何呈现“病态”[N];健康报;2007年
7 王金山;疲劳可通过“高压氧”来放松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婷婷;潘晓雯:谱写无血的生命奇迹[N];科技日报;2008年
9 王和平;高压氧能治疗哪些疾病[N];健康报;2006年
10 许荣根;高压氧舱内健身操(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