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可能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肝损害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03年~2008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8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化验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生率50.8%,82.2%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在200IU/L以内,肝损害发生率为29.6%,肝功能损害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6.1%在10~30×109/L之间,平均值为20.4×109/L,肝损害组与无肝损害组白细胞计数无组间差异,肝大(3岁儿童按肝右肋下≥2cm统计)占22%,多为轻度肿大,一般小于肝右肋下6cm。在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未发现CRP与肝损害有相关关系,而年龄组分析中显示大于6岁组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患儿,此外对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中显示,IM合并肝损害患儿CD4+/CD8+比值倒置明显,CD4+细胞数明显减少而CD8+细胞数明显增多。
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ALT异常,发生率为50.8%,82.2%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在200IU/L以内,肝损害发生率为29.6%。CRP与肝损害无相关关系,IM合并肝损害患儿较无肝损害患儿CD4+/CD8+比值倒置,即CD4+数明显减少而CD8+数明显增多,对肝损害患儿年龄组分析,发现肝损害更易发生于大于6岁患儿,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及早干预。
|
|
|
|
1 |
安桂凤;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2年05期 |
2 |
施红波;陈秀琴;董桂娟;;儿童EBV感染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11期 |
3 |
黎雪华;;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62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年08期 |
4 |
谢海峰;;肥胖症与肝损害[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78年05期 |
5 |
杨惠祖;;中毒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4年03期 |
6 |
黄昌炎;;中毒性肝损害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年05期 |
7 |
;伊曲康唑致肝损害[J];药学进展;1993年01期 |
8 |
韩秋玉,俞天祥,韩爱琴,薛博瑜;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伴肝损害22例[J];江苏中医;1994年07期 |
9 |
束汉林,徐美贞,张峰;血清转氨酶检测在系统疾病伴肝损害时的变化——附10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3期 |
10 |
许嘉仪;;伤寒合并肝损害42例分析[J];工企医刊;1994年03期 |
11 |
薛树田,王佩馥;输液反应致严重肝肾损害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2 |
李宁鸿,费阿佩,王娇阳;中西药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所致肝损害的对照观察和探讨[J];吉林中医药;1996年04期 |
13 |
陈耀凯,徐艳云,薛书尊;丹参注射液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1998年04期 |
14 |
唐建兰;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45例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5 |
何连福,刘亮平,吴世林;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0年04期 |
16 |
张丽,刘翠晴,杨林;用AST/ALT比值评价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J];黑龙江医学;2000年04期 |
17 |
郭延民,王桂红;急性有机磷中毒肝损害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
18 |
孟菁;浅谈抗痨药致肝损害的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7期 |
19 |
曲延文,郭颖,赵桂东,何花贞,刘勇;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J];中国防痨杂志;2001年01期 |
20 |
阎敬;抗痨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