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毒物致人胚肾293细胞DNA损伤的核苷酸切除修复
【摘要】:
在化学物对肾脏造成的损伤中,DNA损伤被认为是其机制之一。顺铂(顺式二氯二氨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CDDP)是临床最主要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往往因其严重的肾脏毒性限制了其用药剂量。CDDP肾毒性的机制之一是氧化应激,但是氧化性损伤并不能完全解释顺铂诱导的肾毒性。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顺铂肾毒性另一个重要机理是DNA损伤。顺铂可与DNA能形成链内、链间交联,顺铂肾毒性则与铂(Pt)同DNA形成加合物的水平有关。镉肾脏毒性也与氧化损伤有关,可能是引起细胞毒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但也有实验证据表明氧化性损伤并非镉引起肾损伤的直接原因。镉可引起DNA链断裂,形成DNA碱基修饰产物8-羟脱氧鸟苷,损害DNA修复系统,从而造成DNA损伤。马兜铃酸所致肾损伤机制涉及DNA损害、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等。马兜铃酸与DNA形成加合物可能是其肾毒性和致癌性的重要机制。
在DNA损伤的众多修复途径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途径能广谱识别大多数严重损伤造成的DNA螺旋扭曲,是DNA损伤的主要修复系统,也是机体抵抗致癌效应的主要防御机制。对大分子加合物来说,只有NER途径具有修复活性。NER的过程涉及特异性损伤的识别,损伤链的双酶切,损伤部位的移去,缺口的填补和最终链的连接。
本研究运用了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两步转染法将携带NER基因ERCC_1/XPF的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建立了过表达ERCC_1/XPF蛋白的细胞系,以提高293细胞的NER能力。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上述三种肾毒物对293细胞和过表达ERCC_1/XPF蛋白293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阐明三种肾毒物致活细胞DNA损伤在其各自细胞毒性机制中所处的地位,并评价这种损伤的程度。用NER系统来评价肾脏毒物致活细胞DNA损伤的程度以及阐述肾毒性机制,作者尚未见国内外报道。
方法 本课题利用两步转染法将携带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_1和XPF的重组质粒转染至真核细胞人胚肾293细胞。然后用Zeocin和G_(418)筛选获得细胞
克隆,扩增后再通过W七stem七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采用顺铂对转染前后细
胞形态学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来评价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MTT比色法检测顺铂、氯化锡和马兜铃酸染毒1小时对转染前后细胞在24
小时的抑制率,Bliss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 C50)。
结果W七stern一blot检测出有目的蛋白的过表达。在相同浓度顺铂作用下,
转染后细胞的受损情况于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有明显减轻。不同
浓度顺铂对转染后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293细胞,表明成功获得了稳定转染
ERCC;/Xl,F的ERCCI/X卫F一293细胞株。
受试物处理细胞1小时,温育24小时后用MTT法检测三种肾毒物对
ERCCI/XPF一293和293细胞的ICS。,结果显示顺铂、氯化锡和马兜铃酸对
ERCC:乃JF一293细胞的IC,。均高于293细胞。顺铂对ERCCI/XPF一293和293细
胞的ICS。分ZfJ为1 .0 11和0.2叫mmo比(P0.05)。氯化锡对ERCCI/xpF一293和
293细胞的ICS。分别为61.91和15.61 p mo比(P0.05)。马兜铃酸对
ERCCI/X卫F一293和293细胞的ICS。分别为321.7和201.9 p mo比(P0.05)。
结论经两步转染成功建立了过表达ERCC;/XPF蛋白的ERCCI/XPF一293
细胞株,过表达的ERCC[次卫F蛋白具有生物学功能,能引起活细胞整体NER
能力的升高。由于NER能力的升高能降低顺铂、氯化锅和马兜铃酸细胞毒细胞
毒性,提示这些肾毒物都能导致活细胞DNA损伤并且所致这种DNA损伤是其
肾毒性的重要机制。在本研究条件下三种肾毒物所致的DNA损伤对活细胞来说
都是一种严重损伤,靠自身的修复系统不易修复,升高的NER系统则能不同程
度的予以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99
|
|
|
|
1 |
由英,章扬培;DNA修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7年03期 |
2 |
朱守民;健康人群吸烟、DNA损伤与DNA修复基因多态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年01期 |
3 |
杨占山,朱寿彭;小剂量浓缩铀诱导淋巴细胞DNA切除修复的刺激作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4年S1期 |
4 |
李健;DNA修复能力与癌症易感性[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5期 |
5 |
杨胜利,谭家驹,杨光;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
6 |
谭德勇;;人DNA切除修复需要复制蛋白SSB[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92年03期 |
7 |
张建清,张立实,王瑞淑;TK6和WTK1细胞对H_2O_2诱导的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
8 |
俞菁,张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DNA损伤与修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4期 |
9 |
刘民培;从耐辐射微球菌DNA中5,6二羟二氢胸腺嘧啶的切除修复[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2年01期 |
10 |
方明,余应年,陈星若;DNA损伤剂与ADPRT介导的细胞NAD含量下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