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鼻腔结构与气体流场的计算机模拟
【摘要】:目的:通过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技术(CT)将鼻腔解剖结构信息提取出来,并结合有限元法和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avier-Stokes方程)来构建正常成年人鼻腔结构与模拟鼻腔气体流场。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成年男性志愿者;鼻中隔前端向右侧成“C”偏曲,但其无自觉鼻腔不适。(2)德国西门子公司多层螺旋CT(3)联想系列电子计算机。
2.实验方法(1)通过多层螺旋CT机获取志愿者鼻腔结构数据的图像。(2)应用Matlab软件的读图功能将图像数字化。(3)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 6.1前处理功能,将每一层的点连成线和面,构建鼻腔三维结构。(4)给定鼻腔两侧气流边界条件,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 6.1结合粘性流体运动Navier-Stokes方程,对鼻腔气流进行数字化计算。
结果:
(1)后鼻孔气体流速为3m/s时,吸气状态下鼻腔气体流速最高为9.163m/s,最低气体流速为-2.176m/s (即紊流产生的气体返流现象)。呼气状态下鼻腔气体的最高流速为-9.18m/s,最低气体流速为1.711m/s。
(2)a.各气道气流主要为层流,鼻前庭和鼻咽部气流变化剧烈。
b. 鼻阈附近可见气体流场最大流速。
c. 吸气时,鼻腔各鼻道中心气体流速差距较大;呼气时,各气道
WP=5
中心流速大体一致。
d. 上颌窦口和上颌窦内的气体流速均较低。
e. 鼻咽部气流呼吸气状态下均产生紊流。
(3)后鼻孔气体流速提高为4m/s后,整体气流分布未见明显变化。鼻腔气体压力与鼻腔气流的变化呈现相一致性。
结论:通过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建立精确的三维鼻腔结构和鼻腔气体流场计算机模型,并为鼻腔气体流场基础性研究提供详细的气流数据。
|
|
|
|
1 |
谷京城;殷善开;;人鼻腔大小及鼻腔阻力的种族差别[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2年02期 |
2 |
杨宝荣,王月芬;鼻腔牙2例[J];山西护理杂志;1994年05期 |
3 |
黄友,苗天生,范平,彭丽荣,刘伯英,赵鹏;鼻腔上颌窦腺鳞癌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年05期 |
4 |
王伟,李茂鹏;鼻腔加压给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青岛医药卫生;1999年02期 |
5 |
姜华;鼻腔息肉状腺瘤1例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6 |
邬吉辉;小儿鼻腔铅笔头异物存留两年余1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03期 |
7 |
范世忠;观察鼻子可知哪些病[J];健康;2005年02期 |
8 |
乔秀军,牟善宇,黄咏梅,马健,李建胜,曹汉海;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9 |
韦生;;谨防“病从鼻入”[J];现代健康人;2005年05期 |
10 |
戴利波;林山;许顺良;汪审清;阮凌翔;周水洪;;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价值[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1期 |
11 |
卢山珊;徐纪为;黄卡特;廖谦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9期 |
12 |
方舟子;木马;;我们为什么会流鼻涕?[J];科学之友(A版);2009年04期 |
13 |
周斌;;鼻腔水蛭异物17例诊治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10年12期 |
14 |
;金银花粉治愈鼻腔腺癌一例[J];福建中医药;1959年06期 |
15 |
;鼻腔及鼻窦癌病[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78年S1期 |
16 |
雷自重,张幸平;鼻腔浆细胞瘤放射治疗4例报告[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
17 |
高建中,薛力;鼻腔混合瘤误诊为鼻息肉一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7年04期 |
18 |
焦晓蓉;成年大鼠鼻咽及鼻腔上皮组织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简报)[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8年01期 |
19 |
李洪根;;鼻部皮肤湿度与鼻腔通气度的关系[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9年02期 |
20 |
李培,梅义增,张永灿,范支援,马正平,陈美;鼻腔恶性黑色素瘤[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