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肝细胞VTG及HSP-70诱导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种种问题。大量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过度释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被释放到环境中的许多人工合成物质对人体和动物内分泌系统都具有干扰作用,这些物质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影响生物体或其后代的发育、繁殖和行为。人类不断发现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环境污染物质,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寻找一种有效评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指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方法:鲫鱼血清中VTG和钙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评价鱼类受雌激素污染程度,对EDCs的雌激素效应进行筛选评价。在不同剂量E_2暴露14d后,ELISA法测定雄性、雌性鲫鱼血清中VTG浓度,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血清钙含量进行测定;对釜山洛同江水源地下游和釜山地区农业园田栖生的牛蛙五月至八月进行检测,相同的月份雄性、雌性牛蛙VTG水平;对釜山洛同江污水处理厂下游的鲫鱼及釜山农业园区内的牛蛙进行肝细胞诱导VTG和生殖腺发育GSI(生殖腺重量/体重×100%)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鲫鱼幼鱼肝细胞原代培养,施加17β-雌二醇和金属镉诱导VTG及HSP-70的实验,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VTG浓度,免疫印迹检测HSP-70所得结果用UVP数码凝胶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
结果:在不同剂量E_2暴露组暴露14d后,ELISA法测定雄性、雌性鲫鱼血清中VTG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长(P<0.01),血清中VTG和钙含量与E_2暴露剂量具剂量-效应关系(R~2=0.768);釜山洛同江水源地下游和釜山地区农业园田栖生的牛蛙五月至八月进行检测结果,相同的月份雄性、雌性牛蛙,农业园田的比水源地的VTG高(p<0.05),GSI低(p<0.05);洛同江水源地下游雌性鲫鱼五月,六月的GSI值高于七月GSI,六月的VTG值高于五月、七月的VTG值:洛同江污水处理厂下游雄性鲫鱼低的GSI出现高浓度的VTG,发现两性生殖细胞并存现象;鲫鱼幼鱼肝细胞培养后17β-雌二醇和金属镉不同浓度的暴露后,检测出VTG和HSP-70,诱导48h浓度在E_2500ng/L+Cd50ug/L和Cd100ug/L时表达量最高(p<0.01)。
结论:鲫鱼血清中的钙含量进行测定,能够间接地确定鲫鱼血清中的VTG含量,进而可判别鱼类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状况;釜山洛同江污水处理厂下游和釜山地区农业园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17β-雌二醇和金属镉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鲫鱼幼鱼肝细胞诱导VTG和HSP-70作用;HSP-70是高效、特异、灵敏的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
|
|
|
|
1 |
魏华;吕众;;鱼类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重要指示作用——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J];中国水产;2009年03期 |
2 |
刘阿朋;王卫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7年01期 |
3 |
章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高通量筛选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年03期 |
4 |
崔新仪,蔡磊明,王捷;内分泌干扰物对两栖类动物的危害[J];农药;2004年10期 |
5 |
王有基;胡梦红;;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6年03期 |
6 |
吴德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健康专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年06期 |
7 |
孔志明,张国栋,孙立伟,刘征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诱发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2期 |
8 |
刘先利,刘彬,邓南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
9 |
董利平,陈卫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男(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0 |
董利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男(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3年12期 |
11 |
金春峰;蔡玉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2 |
胡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检方法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6期 |
13 |
钱春花;唐伟;刘超;刘翠萍;武晓泓;;多氯联苯对甲状腺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4 |
张莹;高宁宁;张承科;翟淑梅;;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及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
15 |
;治理污水刻不容缓[J];福建纸业信息;2006年21期 |
16 |
林兴桃,王小逸,任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05期 |
17 |
王鲁梅;刘维屏;马云;林坤德;;农药的内分泌干扰研究[J];环境化学;2006年03期 |
18 |
姜成哲;张乾坤;许正斗;哈鹏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
19 |
杜志辉;高志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8期 |
20 |
郭琇;孙彦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