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目的:锁阳为药典收载品种,经历次药典修订,至2005年版质量标准已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炮制】等内容,但仍缺少评价质量好坏最重要的【含量测定】内容。本研究拟对锁阳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得到锁阳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锁阳药材的质量。同时拟建立锁阳饮片的【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内容,供2010年版药典参考。
材料与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硅胶柱层析法、凝胶柱层析法、重结晶法等理化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采用HPLC方-法建立锁阳的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
1.从锁阳中分离纯化出六个单体化合物:1)β-谷甾醇(β-sitoster01),2)胡萝卜苷(dancosterol),3)熊果酸(ursolic acid),4)(+)儿茶素((+)catechin),5)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6)没食子酸(gallic acid)。
2.以儿茶素为测定指标,建立锁阳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其方法简便、稳定。采用此方法对二十二个地区市售锁阳饮片进行了含量测定,制定了锁阳饮片中儿茶素的含量限度。参考锁阳药材中【鉴别】、【检查】、【浸出物】等各项内容的检测方法,制订了锁阳饮片以上各项内容的方法和限量,初步制定了锁阳饮片的质量标准。
3.完善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增加了【含量测定】内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十个地区锁阳药材中儿茶素的含量,制订了锁阳药材中儿茶素的含量限度。
4.以没食子酸为测定指标,建立锁阳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其方法易行。同时采用此方法对十九个地区市售锁阳饮片进行了含量测定。测定结果:锁阳饮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0054%-0.0405%之间。其含量较低,不建议药典收载。
结论:
1.进行了锁阳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2.制定了锁阳饮片的质量标准,其内容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
3.完善了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增订了【含量测定】内容。建立以儿茶素为测定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
|
|
|
|
1 |
巴乐玛;呼格吉乐;;蒙药四味草果汤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05期 |
2 |
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维药地锦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年08期 |
3 |
贾超;刘凤云;赵怀清;;细辛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9年05期 |
4 |
戴卫波;曾聪彦;梅全喜;;布渣叶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3期 |
5 |
张颖;倪妮;鞠玫君;;中药通关藤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7期 |
6 |
陶晶,屠鹏飞,徐文豪,陈定一;锁阳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5期 |
7 |
苏格尔;常艳旭;;锁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8 |
徐秀芝,张承忠,李冲;锁阳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年11期 |
9 |
张思巨,刘丽,于江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锁阳中儿茶素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8期 |
10 |
张勇,李彩霞,李鹏,汪江,程军强;醇法提取锁阳中总黄酮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11 |
那生桑,贺喜格达来,吴恩,苏格尔;锁阳煎剂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12 |
栾娜;常平;庄丽影;尚小雅;;锁阳中儿茶素的富集及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
13 |
黄喜茹,曹冬;马钱子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
14 |
韩学俭;;补肾益精话锁阳[J];农村新技术;2008年07期 |
15 |
常艳旭;苏格尔;王迎春;;锁阳不同生育期儿茶素含量的动态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年08期 |
16 |
郑云霞,孙启祥,延自强;锁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17 |
邓理有;来自戈壁沙漠的良药——锁阳[J];家庭中医药;2003年01期 |
18 |
薛敦渊
,陈宁
,李兆琳
,陈能焜
,陈耀祖;锁阳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19 |
杨斌武,王潇琴;锁阳对肾阳虚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20 |
黄学文;锁阳中鞣质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1997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