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化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过连续十年的扩招,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规模也逐年扩大,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0年我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几乎占据了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10。与此同时,我国师范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深化,使原来的“统包统分”已经转变成了“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师范生的就业已经走向市场化。加之,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的中小学生源的减少、非师范类毕业生参与教师职位的竞争、教育行业用人单位录用门槛的提高等等都使师范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形势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激烈,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则更显其重要性。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如何帮助师范生顺利就业,使师范生这一宝贵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师范生个人的发展,因此开展对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三所不同层次的高等师范院校,从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方法、过程、队伍和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特色性;内容缺乏全面性、实用性;形式缺乏多样性、个性化;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性;过程缺乏系统性、阶段性;队伍缺乏专业性、协调性;指导效果不显著。
本研究基于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因素,继而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加强高师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的内容、任务;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充分运用多种就业指导方式;构建专业化指导队伍的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57.38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57.38
【引证文献】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二级引证文献】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