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监控血尿素、肌酸激酶的质量控制及个体化研究
【摘要】:对运动员生化指标的检测是长期跟踪监测,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是在运动监控中非常常用的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对指导运动训练,调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室对这两个指标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合理收集控制值,绘制Levey-Jennings质量控制图,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运动训练监控做好生化指标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并参加了2004年及2005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全国常规化学的室间质量评价,在做好质量控制的同时,长期对江苏省田径队队员、柔道等对抗性项目队员进行生化指标的监控。结论:1.采用的控制值包含的时间周期越长越客观,对于操作人员的调换、试剂盒批号的更换、校准品批号的更换、仪器保养前后的变化、试剂盒来源的变换等的变异因素可一并进行估计。2.在对实验仪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清洗和维护,加强了对仪器有效维护的管理,对尿素进行重新校准后,全国室间质评统计结果良好。3.通过对运动员的长期监控得到的数据分析来看,摔跤柔道项目男女运动员的CK值、BUN值明显高于田径男女运动员(p<0.05)。男队的CK、BUN基础值对抗性项目均高于田径项目(p<0.05),而女队没有此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804
|
|
|
|
1 |
张华,曹建民,佟强,张宏伟;摇帆训练对男子帆板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2 |
唐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3 |
何全玲,焦卫宾;对近5年国内运动疲劳中有关机能监控研究方法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4 |
宋刚,包呼格吉乐图;大负荷运动对摔跤运动员内分泌指标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5 |
王保金,龚建亭,黎茜;不同内容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6 |
范家成,顾军,彭波,陈重,熊莉,刘丽芬;血尿素指标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方法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
7 |
宋学青;生化分析仪检定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计量技术;1999年07期 |
8 |
魏晓东;对生化分析仪实施强制检定的必要性[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0年01期 |
9 |
陈松,文舫,祝英,雷立复,付峥,刘永福,丁明靖,郝春兰;柔道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的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10 |
崔玉鹏,王守恒,高红,许葆华,周丽丽,苏鸿涛;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的变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郭锋;;健身走跑在全民健身中运用的方法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2 |
秦芸桦;周涛;;聚赖氨酸抑菌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
3 |
聂英涛;杨杰夫;陈健;;龙眼多糖对大鼠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
4 |
鲁建仁;曹宜伟;;运动训练中的辨证关系与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必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5 |
钱兵;COULTER—ACT.DIFF2血细胞计数仪的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6 |
黄敦年;;不同采血针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7 |
刘文;王毅;;663株志贺氏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实验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8 |
焦治平;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02年01期 |
9 |
张洪新,刘燕,王执民,郭卫平,梁志会,王义清,曹伟,李文献,倪代会,高巍,樊爱琳;犬肝动脉不同温度热灌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J];癌症;2001年07期 |
10 |
张婧,熊正英;维生素B_2和运动的关系[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张华;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运动量训练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变化[J];安徽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
2 |
冯美云,张士祥,许奎元,张爱芳,张霞;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3 |
冯炜权;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冯炜权;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5 |
戴毅;红细胞生成素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3期 |
6 |
张莉,周卫海,林燕,姚俊;大强度力量练习后不同水平举重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7 |
李裕和,林文弢;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8 |
杜忠林;刘莉芬;熊雄;梁锡华;;血尿素周量监督法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2年01期 |
9 |
许永鹏;闫文霞;张永民;;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型特点及选材的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
10 |
张蕴琨,焦颖,杨则宜,冯炜权;力量练习后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变化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