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摘要】:
内容摘要:随着各种信息资源的不断膨胀,以及由此引发的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图书馆可提供服务的有限性的矛盾,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进一步整合了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共享环境,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的矛盾。信息共享空间代表着大学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新潮流,它的出现适应了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需要,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服务模式和共享式的学习环境。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作为研究点,立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现状,通过实践调研法、对比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等多种方法,对这一专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内容涉及该领域的诸多方面,以期人们对信息共享空间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提供若干参考,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的主体可概括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总体上概述信息共享空间,分析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点,分别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含义、特点、模式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构建的方法;构建的措施;最后提出自己的信息共享空间模型。
第三部分分析信息共享空间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观念、管理、人员、经费、技术、服务、法律和环境建设。
第四部分是应用实例,介绍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共享空间(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简称IUB)建设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