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咪唑体系离子液体的性质及红外光谱分析
【摘要】:实验用溴代正烷烃和N-甲基咪唑合成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进一步用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钠合成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并用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
测定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273.15K-343.15K之间的密度,并将实验的测定值lnρ对(T-273.15)进行线性拟合,发现密度与温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由拟合方程求出离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进而求出摩尔体积、标准熵等有关体积性质的相关数值。并分别对这两个体系离子液体的密度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两体系都是随着咪唑环上碳链的逐渐增加密度在逐渐减小。又对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相应的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两体系的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密度小于对应的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密度。
测定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283.15K-313.15K之间的电导率,发现两体系的电导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并将电导率测定值σ对(T-273.15)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和相关系数,发现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VTF经验方程。分别对这两个体系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两体系都是随着咪唑环上碳链的逐渐增加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在逐渐减小。在室温下分别测量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发现离子液体在不同的溶剂中电导率有很大的差异。又对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相应的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两体系的电导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小于对应的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电导率。
用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乙醇中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含量,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知吸光度值与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可表示为方程A=kc+m。最佳的定量分析峰要求吸光度值随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其吸光度值与浓度相关度较高。即A=kc+m的斜率和相关系数都较大,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个波数下的斜率和相关系数,选择斜率和相关系数都比较大的峰作为分析峰,实验表明所选的分析峰的定量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较高且加标回收率结果也比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626.23
|
|
|
|
1 |
彭家建,邓友全;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催化学报;2001年06期 |
2 |
肖小华,刘淑娟,刘霞,蒋生祥;离子液体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05年04期 |
3 |
邓凡政;郭东方;;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J];分析化学;2006年10期 |
4 |
谢洪学;何丽君;伍艳;卢奎;司学芝;;基于离子液体的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J];分析化学;2007年02期 |
5 |
孙晓琦;徐爱梅;陈继;李德谦;;离子液基萃取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年04期 |
6 |
孙伟;高瑞芳;焦奎;;离子液体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年12期 |
7 |
任强,武进,张军,何嘉松,过梅丽;1-烯丙基,3-甲基咪唑室温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初步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3年03期 |
8 |
黄碧纯,黄仲涛;离子液体的研究开发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2003年02期 |
9 |
何鸣,张赛丹,黄敬平,方岩雄;离子液体的合成[J];广州化工;2005年04期 |
10 |
王怀芳;朱平;张林;路平;;离子液体法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8年08期 |
|
|
|
|
|
1 |
张静;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2 |
蒋小川;于春影;冯婕;李春喜;王子镐;;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的制备与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3 |
彭家建,邓友全;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催化学报;2001年06期 |
4 |
赵东滨,寇元;室温离子液体:合成、性质及应用[J];大学化学;2002年01期 |
5 |
赵汝松,徐晓白,刘秀芬;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4年09期 |
6 |
康绍英,王海波,马铭,陈波,姚守拙;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样中的利多卡因[J];分析化学;2004年11期 |
7 |
金晓英,袁东星;动态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05年03期 |
8 |
肖小华,刘淑娟,刘霞,蒋生祥;离子液体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05年04期 |
9 |
李江文;赵发琼;肖萍;曾百肇;;氯丙嗪在离子液体BMIMPF_6修饰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J];分析化学;2006年S1期 |
10 |
孙伟;高瑞芳;毕瑞锋;焦奎;;室温离子液体六氟磷酸正丁基吡啶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与表征[J];分析化学;2007年04期 |
|
|
|
|
|
1 |
刘克家;李晓华;王罗春;;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微波法合成与提纯[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2 |
李昌志,银董红,李标模,陶亮,尹笃林;ZnCl_2离子液体中高区域选择性合成对位柑菁醛[J];催化学报;2005年03期 |
3 |
田力;曹发海;房鼎业;;室温离子液体及其在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年03期 |
4 |
赵扬;刘浩;王键吉;;酯基取代的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5 |
丁利;刘大壮;高振;;含氟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
6 |
郭红霞;吕敬德;梁英华;;离子液体及其应用的研究新进展(续完)[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年06期 |
7 |
朴玲钰,付晓,杨雅立,陶国宏,寇元;离子液体的酸性测定及其催化的二苯醚/十二烯烷基化反应[J];催化学报;2004年01期 |
8 |
高枝荣,廖克俭,戴跃玲,刘道胜;采用ILs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杨家振,金一,潘伟,臧树良;计时电流法测定Fe~(3+)在离子液体BPBF_4中的扩散系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
10 |
张普玉,娄帅,柴云;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