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摘要】: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i?ek)是当今学界极为活跃的拉康学派的继承人和后马克思主义者。1989年齐泽克凭借首部英文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强烈反响,提高了他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学术威望。齐泽克的思想极其庞杂,内容涉及精神分析学、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意识形态理论是他众多理论中最精华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内容。齐泽克继承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黑格尔的辩证思维,同时又受到了德里达、海德格尔、阿尔都塞等人的思想影响,将精神分析学和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无缝对接,提出并发展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作为他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核心理论。根据黑格尔对宗教的理解,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划分为作为观念复合体的“自在的意识形态”、作为客观存在的“自为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超意识形态的“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在他看来,与前两种类型的意识形态相比较,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就是一个稳定社会秩序有序的更完美的形态,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即是这种类型的意识形态的最好例证。齐泽克以“商品拜物教”为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的切入点,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视为是一种“虚假意识”的看法,而且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观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社会存在。在齐泽克看来,意识形态发展至今,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遮蔽事实真相的欺骗手段,而是成为了支撑社会现实、填补主体在符号界和象征界的有效工具。作为一名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和态度,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加强激进政治话语的有力武器,但与此同时,他又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逻辑,他对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存在严重误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审视,比较分析齐泽克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上的差异。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国内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齐泽克将拉康和马克思的理论做了创新性的结合,丰富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拓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视野。但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摒弃了批判的现实革命性,又违背了人的实践性本质,这些局限之处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背道相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