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风险对黑线姬鼠和小家鼠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摘要】:
长期进化过程中,猎物形成了对捕食者先天的敏感性。气味是许多物种的重要信息源,利用气味躲避捕食者是许多动物的生存策略之一。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猫的气味作为风险源,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对黑线姬鼠和小家鼠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味源的有效性。本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寻找控制这两种鼠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为研究应激和情绪的神经、行为方面奠定理论基础。
短期捕食风险对黑线姬鼠的行为有所影响,防御行为(如隐藏行为)显著增多,非防御行为(如修饰行为和取食行为)显著减少。对摄食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捕食者气味处理后动物的体重显著增大。无论是对行为的影响还是对体重的影响都存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对雄性的影响大于对雌性的影响,对成体的影响大于对亚成体的影响。
短期捕食风险对小家鼠的行为和摄食量都有所影响,对行为的影响也主要表现为防御行为的增多和非防御行为的减少,摄食量在短期捕食风险处理后有所增大,但体重没有显著变化。短期捕食风险对小家鼠行为和摄食量的影响也存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但与黑线姬鼠不同的是对雌性的影响要大于对雄性的影响。这可能与两个物种的生理和内分泌机制的不同有关。
尽管行为研究中这两种动物的取食频次都会减少,但经过3天的猫的气味处理,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摄食量并没有减少。推测动物虽取食的频次有所减少,但为了满足自身能量的需求,将冒较大的捕食风险,增加每次取食的量,来保持取食的总量不变。
黑线姬鼠长期处于捕食风险状态下,基础代谢率(BMR)显著降低,可能与其活动减少有关。能量代谢和器官指标都没有显著变化。来自捕食者的不同来源的气味的有效性也不同,捕食者毛皮的气味要比尿液气味对动物的影响更强烈。
以上结果表明:猫的气味能够影响黑线姬鼠和小家鼠的行为和能量代谢,黑线姬鼠和小家鼠能够通过气味识别捕食风险的存在以及捕食风险的强度,并采用相应的策略。
|
|
|
|
1 |
边疆晖,樊乃昌;捕食风险与动物行为及其决策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1997年01期 |
2 |
魏万红,杨生妹,樊乃昌,周乐;动物觅食行为对捕食风险的反应[J];动物学杂志;2004年03期 |
3 |
赵亮;繁殖期两种百灵科鸟类对捕食风险的行为响应[J];动物学研究;2005年02期 |
4 |
路纪琪,张知彬;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
5 |
魏万红,曹伊凡,张堰铭,殷宝法,王金龙;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4年03期 |
6 |
边疆晖,周文扬;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食物大小选择的影响[J];兽类学报;1999年04期 |
7 |
魏万红,曹伊凡,张堰铭,殷宝法,王金龙;赤狐气味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4年02期 |
8 |
李自珍,高猛,徐彩琳;斑块生境中具有捕食风险的动力系统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9 |
边疆晖,景增春,刘季科;相关风险因子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1年03期 |
10 |
张堰铭,张知彬,魏万红,曹伊凡;高原鼠兔间断性移动模式与反捕食对策分析[J];兽类学报;2005年03期 |
11 |
张振汉;马涛;魏智清;;应激对小白鼠行为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7年03期 |
12 |
祁冲;刁颖;袁丽丽;;捕食风险对小型哺乳动物行为、神经和内分泌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7年01期 |
13 |
张卫国;刘蓉;江小雷;;风险性声讯信号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年01期 |
14 |
王振龙;银狐气味对根田鼠觅食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5 |
王振龙,刘季科;银狐气味对根田鼠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16 |
张堰铭,张知彬,魏万红,曹伊凡;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J];兽类学报;2005年04期 |
17 |
王威;张洪茂;张知彬;;围栏条件下捕食风险对岩松鼠贮藏核桃种子行为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7年04期 |
18 |
杨丽琴;;营养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
19 |
王振龙,刘季科;银狐气味对根田鼠繁殖和觅食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2年01期 |
20 |
杨生妹;魏万红;殷宝法;樊乃昌;周文扬;;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J];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