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经济学考察——制度、原理及中国化应用的研究
【摘要】:
本文的主旨是对风险投资原理及中国化运用给予理性层次的经济学阐
释。所以选此角度,是基于两点考虑:(1)风险投资在中国纯粹是一个“舶
来品”。在尚未搞清楚它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前就急于设计本国的风险投资政策
实施方案,会难以避免某些认识误区。而探究其原理,显然会对中国化的合
理运用有所补益;(2)风险投资与新经济相关联,并且与经济全球化新特征
不可分。中国尚处在工业化中途和市场化过程中,发展阶段和转轨阶段的制
约因素,使其在吸纳风险投资创新机制时排斥性大于相容性。因此,在研究
风险投资原理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中国化有效原理。
除前言外,论述分4个部分逐层次展开。其线索是:风险投资的微观和
现象层次的归纳→风险投资的宏观和理论层次的归纳→风险投资领域经济活
动和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和思辩→风险投资原理中国化运用的约束和
可能性。以上分层次展开的4个部分,相应由第1章→2至3章→4至5章→
6至7章的叙述,共计33小节和44份图表来完成。
第一部分是进入本文中心论题的铺垫,目的在展开原理性讨论之前,先
对风险投资这一“舶来品”勾划出一个总体轮廓,作为纵贯全文的分析对象。
选用这样的框架构建方法,我借鉴和学习了两位大师的成功范式,一是张五
常先生的《佃农理论》(参见附件一),二是滕维藻教授的关于“农业影响工
业化的历史检验”而以英国和欧洲大陆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参见附件二),它
们均是以现象归纳入题。我希望通过“第1章/风险投资的现象层次归纳”,将
风险投资这一“舶来品”从模糊状态归纳为现象层次的可分析对象,所遵循
的是辨证唯物论和综合、归纳的方法。理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般原理则不
仅在这一章,而且一以贯之通篇都是在理解它们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相关
的分析中去的。
第1章分为5个小节。第1节“总看法/论题缘起”,作为首章开头,兼有
引领全文的任务,现象层次归纳的大意都约略提到。第5节“小结”,则归结
本章和衔接后文。
第2节考察风险投资的起源。它的发明者本意是创建一个基金,使过去5
二 内容握要
到IO年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落虚处。具体说是二战中供职于华盛顿的国家
研究与发展办公室负责协调全美战时研究工作的著名物理学家 Karl Compton,
在二战结束前回到麻省理工继续做校长后,于 1946年发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
家名为 ARD(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通过剖析这一经济事件诞生的背景及
相关材料,我从中得出的看法是:风险投资的出现是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需
要金融支持而原来金融市场因制度性限制不能提供支持的情况下,由创新的
投资方式完成了金融市场“补缺”功能。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风险投资经政府推动和不断创新己扩充成一个高
效率的独立投资领域。其独立出来标志是:①它将原来的生产过程提前,即
超前在高新技术成果研发阶段的“种子期”就已开始介入投资:②它将原来
的生产过程缩短,即所孵化的提供流行产品和时尚服务的新兴企业表现出成
长性时,就主动蜕资转手他人经营;③它以“生产”一个新兴企业作为一件
商品“整卖”作为独立的投资——收益的过程循环。
以上的看法体现于第5节“小结”中,而对它的现象层次的评述是通过3、
4两个小节来完成的。前者考察风险投资的操作系统:后者通过解剖一个风险
投资曲折而最终成功的案例分析其运作机理。概括地说,风险投资的操作总
系统是由3个各自独立、互相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即“日益多元化的主体构
成系统”、“日益健全完善的中介服务系统”、“力度逐渐增强的政府支持系
统”。通过多份图表展示和案例分析,说明了在风险投资领域,巨大增长潜力
的投资机会与寻求高回报不怕高风险的风险资本,是以怎样的方式和机制结
合在一起的,其运行的循环过程和资本重整方式和机制又是如何进行的,这
些方式和机制与原来的生产过程中的普通投资的区别在哪里。
总之,在第1 章里所完成的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从实践材料构建一个
“风险投资是什么”的客观分析对象。
第H部分包括2、3两章,它是紧接第一部分延续和发展而来的。即“第
二章/风险投资制度的理论层次归纳”与现象层次相衔接上升到理论层次,在
风险投资视为一个独立投资领域的基础上提升到制度层面来考察;“第3章/风
险投资的国际间发展线索评述”,与个别案例解剖的微观层面相衔接,选取美、
英、日、韩、印等不同类型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状况为宏观分析对象,揭示了
风险投资风行全球的趋势和差异性。由这两章往后发展,前者引出“第4章/
风险投资原理的经济学解释”,后者引出“第5章/风险投资原理的引申性思考”
内 容提要3
中的不同国别的风险投资不同制度支排的差异性分析。而4、5两章作为本文
的第三部分,显然是第二部分内容的深入和升华。
在二、三两大部分中,我集中论述、展开讨论和自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