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对其进行改进乃至彻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要求,以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模式,并随之逐步应用和推广至会计准则中。
本文结合国际国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重点剖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指出了在我国正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时采用归纳的方法,即在获取大量的国内国外文献资料,认真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后,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概念和理论。同时采用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试图加以解决。采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发现同国际上的差距,指出了我国未来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此外文章还采用了反证的分析方法,得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不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还有较强的可靠性,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
本人的创新观点:公允价值信息不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有较强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和利润操纵本身并无必然联系;运用公允价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试图在这些观点的阐述上有所创新。
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希望能够对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实施提供理论准备;为在我国会计中推行公允价值提供实践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