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皂苷单体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血栓性疾病会导致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细胞形态改变、死亡,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临床上常采用血栓溶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恢复缺血区血液灌注。然而,再灌注恢复缺血区血流常会导致比单纯缺血更严重的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是缺血预适应,但在临床上常难以做到,因此寻找有效药物仍是治疗心肌缺血的关键。
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是从蒺藜科植物蒺藜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有效组分之一,是以甾体皂苷为主的总皂苷,主要包括呋甾醇和螺甾醇两类皂苷。研究表明,蒺藜皂苷具有降低血压、舒张血管、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大鼠心肌缺血、保护大鼠脑缺血、改善微循环、抗衰老、降血糖和明目等作用。近年来,本实验室对蒺藜皂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证实蒺藜皂苷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但其确切的物质基础至今未明。
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合作,从蒺藜皂苷中分离提取出九种蒺藜皂苷单体,对其活性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蒺藜皂苷单体(Tribulus terrestris saponin monomer,TTSM),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先以总皂苷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并以此做为单体研究中的阳性对照药。
1、蒺藜皂苷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观察蒺藜皂苷(GSTT)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确定GSTT抗心肌缺血的有效剂量。分离出生1~3 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终浓度为2.0 mg·L-1)损伤组和GSTT 100、30、10 mg·L-1组,继续培养24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基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STT对Caspase-3的作用。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心肌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释放量增加(P0.001),同时SOD活力下降而MDA、NO含量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GSTT 100、30 mg·L-1组存活心肌细胞数增多(P0.05,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增加、MDA和NO含量降低(P0.0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GSTT 100、30 mg·L-1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下降(P0.01)。
GSTT可对抗自由基,减轻ADR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中在剂量为100 mg·L-1时作用较为显著。
2、蒺藜皂苷单体的活性筛选
九种蒺藜皂苷单体,分别命名为JA, JB, JC, JD, JE, JF, JG, JH和JI。采用H2O2与心肌细胞培养5h,诱导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有心肌保护作用的单体。结果确定JB(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 -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D-吡喃半乳糖苷,TTSMB)在剂量10-9~10-7mol·L-1具有活性,JG(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 -吡喃半乳糖苷)在10-9~10-6mol·L-1具有活性。JB易得,收率较高,因此以JB进行研究。
3、蒺藜皂苷单体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蒺藜皂苷单体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蒺蒺皂苷(GSTT)组、蒺蒺皂苷单体B(TTSMB)100、10、1 nmol?L-1组、Che+TTSMB+I/R组,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采用TTC法测量心肌缺血面积,检测心脏灌流液中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心肌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染色计数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及Bcl-2、Caspase-3、PKCε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磷酸化PKCε表达。
结果显示,TTSMB 100、10、1 nmol?L-1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中CK、LDH、AST的漏出,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P0.001)。TTSMB能减少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PKCε表达。应用PKC抑制剂Cherrythine可抑制TTSMB的心肌保护作用。
(2)TTSMB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离出生1~3 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模型组(H/R)、蒺藜皂苷组(GSTT)、蒺藜皂苷单体(TTSMB )10、1、0.1 nmol·L-1组,缺氧3 h,复氧2 h,体外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基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表达。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释放量增加(P0.01,P0.001),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应用TTSMB后,存活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含量降低,SO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表达亦下降。
TTSMB可对抗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3)TTSMB抗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
研究中发现TTSM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离体实验发现其能激活PKCε,为进一步检测TTSMB是否通过PKCε通路起到心肌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应用特异性PKCε抑制剂及ERK1/2抑制剂,检测单体B对PKCε及ERK1/2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分离出生1~3 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损伤组(H/R)、TTSMB 10 nmol?L-1组、PKCε抑制剂+TTSMB+H/R组、PD98059+TTSMB+H/R组、PKCε抑制剂+H/R组、PD98059+H/R组,缺氧3 h,复氧2 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基AST释放量、MDA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KCε及ERK1/2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PKCε及ERK1/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应用PKCε特异性抑制剂后,ERK1/2表达下降,部分抵消了TTSMB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而应用ERK1/2抑制剂对PKCε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得出结论,TTSMB对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激活PKCε/ERK1/2通路,从而启动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单体B(化学名为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 -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D-吡喃半乳糖苷,tribulosin)是蒺藜皂苷的有效成份之一,能对抗自由基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KCε/ERK1/2通路,从而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
|
|
|
1 |
邓英杰;陈妍;陈勇;郝艳丽;张勇;王汀;;膜修饰脂质体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2 |
章征兵;明腾;;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0期 |
3 |
王达理;楼建英;张伟;韩燕;陈金安;;维拉帕米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与毒性作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0年01期 |
4 |
牟杨;李刚;张灿晶;;α1A/C-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心脏杂志;2010年05期 |
5 |
梁日欣;高伟;肖永庆;曹莹;;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年01期 |
6 |
岳平,王孝铭,梁殿权;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心肌钙反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7年03期 |
7 |
蒋诗琴,龚培力;二氢石蒜碱对大鼠乳鼠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8期 |
8 |
陆一竹;刘静;张艳军;陆融;范英昌;;心复康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酶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S1期 |
9 |
李彦;李校堃;李菁;张齐好;;aFGF对离体大鼠缺氧/再灌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J];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0 |
王绮雯;吴启端;陈奕芝;;β-细辛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12期 |
11 |
傅琛,夏强,曹春梅,杨俊,陆源;NO介导TNF-α诱导的培养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11期 |
12 |
李玲,刘亚黎,彭华,林雯,陈立敏,蒙冰;IL-18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
13 |
马天舒,葛迎春,刘平,贾玉红,任慧君,徐亚娟,徐东铭;四逆汤类方提取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年04期 |
14 |
张军;张海龙;蒋辛;王化洲;;硫酸镁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张卓然;王鲁川;李鸿珠;郭津;王丽娜;张伟华;徐长庆;;丹参对ox-LDL孵育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9年05期 |
16 |
叶锦霞;王岚;杨滨;梁日欣;;红花水提物对乳鼠心肌细胞H_2O_2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及ESR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02期 |
17 |
林爱华,赵芹,范丽翠;黄芪对培养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6期 |
18 |
姚莹;中药抗柯萨奇B3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5年04期 |
19 |
邓嘉元;李运曼;方伟蓉;;龙血竭总黄酮对乳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天然药物;2006年05期 |
20 |
彭小平;陈璿瑛;王梦洪;郑泽琪;何明;;福辛普利拉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