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端23-30位氨基酸对朊蛋白胞吞、抗氧化功能及繁殖影响的研究
【摘要】: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是由机体正常的朊蛋白在未知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所引起,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目前还不清楚。本实验在体外培养的N2a细胞中表达N-端23-30位氨基酸缺失的朊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N-端23-30位氨基酸的缺失影响了朊蛋白的胞吞功能,而没有使之完全丧失,但是没有影响朊蛋白的胞内运输途径。在体外培养的CHO细胞中分别表达N-端23-30位氨基酸缺失的朊蛋白和野生型朊蛋白,比较N-端23-30位氨基酸缺失的朊蛋白和野生型朊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发现N-端23-30位氨基酸的缺失影响了朊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建立分别稳定表达N-端23-30位氨基酸缺失的朊蛋白和野生型朊蛋白的N2a细胞系,用鼠适应朊病毒株RML感染细胞,发现表达两种朊蛋白的细胞都能被朊病毒株所感染,说明朊蛋白的胞吞作用对朊病毒的感染和繁殖可能不是必需的。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病机制,为研究该人兽共患病奠定理论基础。
|
|
|
|
1 |
孙桂鸿,郭明雄,彭小雪,肖庚富,胡建民;PrP~C与蛋白质X结合位点可及性的初步探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4期 |
2 |
韩一芃;陈广洁;;朊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研究[J];生命的化学;2008年02期 |
3 |
黄银霞,董小平;PrP~C转化成PrP~(Sc)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3期 |
4 |
李宁,秦浚川;蛋白质感染颗粒与二价铜离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5期 |
5 |
张太翔;赵德明;;朊病毒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
6 |
张太翔;田国宁;张金玲;田国华;;感染性朊蛋白的毒性与糖磷脂酰肌醇(GPI)的相关性[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09期 |
7 |
乔俊文;赵德明;;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08期 |
8 |
石崧;董辰方;张宝云;石琦;王桂荣;王新;韩俊;董小平;;一种基于连续PMCA的PrP~(Sc)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J];病毒学报;2008年04期 |
9 |
陈宏伟,陈赟,黄长干,邱业先;朊病毒的核酸帮凶——RNA[J];生命的化学;2004年05期 |
10 |
高建梅,高晨,周晓勃,张瑾,韩俊,张宝云,董小平;羊瘙痒病263K毒株感染的仓鼠脑中PrP分子形式多样性的动态测定[J];病毒学报;2003年04期 |
11 |
谭荣荣;刘爱林;赵德明;;朊蛋白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
12 |
易祥华;朊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年04期 |
13 |
那兰,王绍,于尔根·海施勒,海因里希·绍尔,玛利亚·瓦滕贝格,王小虹;VPA及其同系物对PrP~c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表达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4 |
张磊,王启贵,李宁;朊病毒研究的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1期 |
15 |
袁志栋,王志亮,刘雨田,吴晓东,刘海生;两种PrP截短型多肽的神经毒性[J];生命的化学;2005年01期 |
16 |
杨炳忻;香山科学会议第207—212次会议简述[J];中国基础科学;2004年01期 |
17 |
马秀芳;朊蛋白构象变化机制的初步探讨[J];山东科学;2002年04期 |
18 |
;对疯牛病诊断及治疗的新设想[J];生命的化学;2004年01期 |
19 |
周筠梅;Prion疾病和“proteinonly”假说[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2期 |
20 |
丁天兵;邢玉洁;魏波;秦克锋;;Doppel蛋白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