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杆状病毒活疫苗的实验研究
【摘要】:狂犬病是以恐水、畏光和狂躁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并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形成致死性的脑脊髓炎。
在发达国家,通过对犬的严格管理和预防免疫,已基本消除了犬狂犬病,从而有效控制住了人类狂犬病。在中国,犬是狂犬病病毒侵入人群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由犬传播导致人感染的病例约占狂犬病总数的85%-90%。因此,控制犬狂犬病并使人类免受狂犬病病毒的侵害,主要手段仍是犬的常规免疫以及人类的暴露前、暴露后免疫。
本研究对兽用狂犬病病毒新型活疫苗进行了新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表达狂犬病病毒ERA株和CTN株糖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TK-/gE-/2G+)的构建、鉴定及免疫研究
伪狂犬病病毒具有清楚的遗传背景、稳定的遗传特点、广泛的宿主范围、较高的增殖滴度、较大的外源基因插入容量(可容纳至少40kb)及不感染人等优点。因此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Ea株的TK-/gE-/LacZ+变异株为载体构建重组病毒PRV-(TK-/gE-/2G+),并经PCR、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鉴定正确。重组病毒免疫Balb/c小鼠,首免后3周就能检测到针对糖蛋白的ELISA抗体,二免后2周ELISA抗体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MTS的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激发机体产生了较高的细胞免疫,但未检测到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重组病毒免疫犬,犬很敏感,均在两周内死亡,表明该致弱的伪狂犬病病毒载体对犬的安全性有待商榷。
2.表达狂犬病病毒SRV9株核蛋白和糖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SN-SG)的构建、鉴定及免疫研究
基于前期的伪狂犬病病毒对犬的安全性的考虑,改用天然致弱,后期缺失毒力因子gG的伪狂犬病病毒Bartha-gG-/EGFP+株为载体构建重组病毒PRV-(Bartha-SN-SG),并经荧光显微镜观察、PCR和western blot鉴定构建正确。重组病毒免疫Balb/c小鼠,首免后3周能检测到针对糖蛋白的ELISA抗体,二免后2周ELISA抗体升高但差异不显著,MTS的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激发了较高的细胞免疫,但中和抗体均为阴性。重组病毒以105TCID50免疫犬,免疫原性略差,中和抗体均为阴性,但该致弱重组病毒未对犬表现出致病性。
3.表达狂犬病病毒ERA株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V-VSV/G-G的构建、鉴定及免疫研究
研究发现杆状病毒不能感染哺乳动物细胞,但是可以进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中,通过合适的哺乳动物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自身的基因组并不复制和表达,但是哺乳动物血清中的补体系统能抑制杆状病毒。已有研究发现膜上展示有水泡性口炎病毒融合糖蛋白(VSV-G)的杆状病毒粒子对补体系统有极强的耐受性,并能利用VSV-G的融合作用介导细胞间的融合。
因此本研究构建了表面展示有VSV-G的表达狂犬病病毒ERA株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对所构建的重组病毒进行免疫效力研究。重组病毒免疫ICR小鼠,首免后3周和二免后2周ELISA抗体及MTS刺激指数均超过伪狂犬重组病毒,二免后两周可检测到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VNA0.5 IU/mL),最高可达10.26 IU/mL,并呈剂量依赖性。重组杆状病毒免疫犬,均能产生中和抗体(VNA0.5 IU/mL),但中和抗体水平个体差异比较大。
获得的三株重组病毒做比较,表明重组杆状病毒作为RABV候选疫苗株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罗廷荣;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性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1998年03期 |
2 |
赵云蛟,钱爱东,李公美,姚纪元;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经济动物学报;2004年03期 |
3 |
师志海;张一帆;李守军;邢会杰;陈朝喜;;狂犬病生物学鉴定方法及核酸检验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6期 |
4 |
岳军明,侯世宽,殷震;狂犬病病毒8202毒株在BHK_(21)细胞上蚀斑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1992年01期 |
5 |
怀济森,陈焕春,熊远著;基因免疫诱导小鼠对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免疫反应[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6 |
王三虎,袁慧君;狂犬病病毒新型疫苗研究进展[J];河南畜牧兽医;2004年11期 |
7 |
郑四清;吴增红;;浅谈狂犬病及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湖南畜牧兽医;2007年04期 |
8 |
马君;王栋;于康震;汪明;;狂犬病街毒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06期 |
9 |
杨春艳;;狂犬病的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
10 |
张德礼;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动向[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4年06期 |
11 |
吾言;;被“健康犬”咬伤怎么办?[J];中国养犬杂志;1995年04期 |
12 |
扈荣良,杜坚,涂长春,李红卫,殷震,崔青山,侯世宽;肌注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表达载体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J];中国兽医学报;1996年04期 |
13 |
林家全;;狂犬病上升原因及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年11期 |
14 |
马丽芳;;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15 |
A·Afshar;王育政;;无咬伤感染狂犬病的评述[J];贵州畜牧兽医;1988年03期 |
16 |
李伟,张曼夫,王树惠;基因重组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1999年10期 |
17 |
严斯刚;熊丽文;邓海云;;广西柳州动物狂犬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06期 |
18 |
侯世宽,岳军明,马从林,杨盛华,殷震;从细胞培养液中提纯狂犬病病毒和分离糖蛋白抗原的初步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1993年02期 |
19 |
张茂林,侯世宽,马从林,扈荣良,钱爱东,刘政军,金宁一,殷震;鉴别狂犬病病毒强弱毒株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5期 |
20 |
李伟,张新梅,张曼夫,王树惠;狂犬病病毒3aG株核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