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
【摘要】:婚姻家庭制度是整个社会历史传统的体现。任何一个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有来自于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选择,也有作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与革新;既有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制约,也有作为现代家庭制度本身承载的观念表达。基于这一前提的设定,笔者着重考察了影响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思想基调、在这种思想基调影响之下的观念逻辑以及婚姻家庭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共识性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价值选择等基本问题。
中国的政治发展暗含着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思想主线,而国家的社会发展为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提供了现实基础。在这种发展轨迹影响之下的婚姻家庭制度,其思想基调必定是政治性的。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家到个人、从责任到感情这三种转向的实质反映了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从身份走向契约的发展历程。这种演变从总体上反映出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趋势,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致。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个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婚姻家庭制度始终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规定层面,一是生活事实层面。法律规定层面体现的是法律的逻辑,这种逻辑主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以政治为主导的观念;生活事实层面体现的是生活的逻辑,这种逻辑是作为人本身对生活的遵从和选择,体现的是一种以生活为主导的观念。这两种逻辑背后的观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每个核心的价值观念在婚姻家庭制度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呈现出内容各有侧重的形态,而这种形态既是政治话语主导之下的折射,也是这些观念经过本土化后所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反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共识与民族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类文明共识与民族文化传统冲突与交融的过程。因此,处于转型时期的婚姻家庭制度,在面对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和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情势之下,必须要有明确而清晰的价值定位。本文试图将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放在一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来把握,并试图勾勒出各个时期支撑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
基于上面的考虑,将全文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思想基调”、“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逻辑”、“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中的人类文明共识与民族文化传承”四个部分构成。
导言从一般意义上分析社会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演变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发展如何导致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化,婚姻家庭制度又如何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进而引出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章综合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和历史考察的方法,集中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概况,也就是从1950年《婚姻法》到1980年《婚姻法》再到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婚姻家庭制度是如何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内容,包括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家庭关系制度等方面。
第二章主要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探究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思想基调。婚姻家庭制度的每一次修改和变动都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不是无目的、无方向,而是具有一种可以依循的轨迹。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下,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思想基调依不同的角度,主要可以概括为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家到个人,从责任到感情。无论是哪一种转向都呈现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渐进式的发展,最后所呈现的状态不是后者取代前者,而是两者互相交织、同时存在,共同支撑着现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第三章是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逻辑。在不同时代,同一个观念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而观念所呈现出来的逻辑与所处时代所呈现的思想基调完全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观念推动了婚姻家庭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国家走向个人、从责任走向感情,反过来,在这些不同时代的政治立场之下,这些观念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点。
第四章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背后,既有对于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中糟粕的扬弃,也有对于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中伦理道德的传承,还有对于现代婚姻家庭制度中文明共识的吸收。正是在这种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碰撞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所面临的价值选择问题。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进行展望,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婚姻家庭制度需要确立明确而坚定的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