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含水层储能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上海发明了含水层储能技术(aquifer thermal energystorage,ATES),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该技术影响了整个世界,70年代全世界掀起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热。然而,国外真正能进行含水层储能商业化运行的国家并不多,到90年代后期,大部分国家的含水层储能工作处于停止甚至后退状态,而荷兰的含水层储能应用呈加速发展状态。分析含水层储能技术发展,发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当地是否拥有合适的含水层、政府对新技术的支持程度、含水层储能相匹配的能源解决方案、储能系统的经济性等,最重要的是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地下水能否100%高效可靠地回灌和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可控程度,这是含水层储能成功之关键。
论文从地学观点出发,就目前国内的地源热泵、浅层地热的地下部分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源热泵也属于地下储能的另一种应用,属于一种被动的应用。当地源热泵不能进行有效储能时,整个系统能效将会降低,达不到使用的需求。厘清这一概念,有助于暖通空调工程师能设计出更有效的系统,另外,也有助于对地下生态环境的保护。
论文分析了地下回灌难的技术问题和上海含水层储能方面的教训,并比较荷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套新的回灌工艺,它包括抽水井与回灌井的设计、钻进工艺、成井工艺和地下水回路建造。井的设计需要考虑对环境、对出水的含沙量影响。为了保证井的质量,钻进工艺将采用气举反循环清水钻进的方法,成井时,为了防止腐蚀带来的堵塞,采用全塑料的井管和滤水管。滤水管的开缝大小、滤料的粒径与含水层砂粒径分布需要严格按照级配关系。为了避免空气侵入对回灌带来氧化物和气相堵塞,建议采用压力回灌的方式。本文认为,这些新工艺使用,将会大大提高井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解决目前地下水回灌困难的技术难题。
为了能准确设计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对井群分布与优化、储能系统的能效预测和评估含水层储能对环境的影响,论文建立了含水层储能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获得结论如下:(1)储能系统的冷热井群布置对水力半径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适当的布置,可以减少项目水力影响范围;(2)储能系统的热冷井群布置对温度的影响范围变化并不大,但是对储能系统的效率影响,仍然待于深入研究;(3)储能系统的地下冷热平衡影响地下热环境,若达不到冷热平衡,沉积的冷量或热量会将温度的影响区间不断扩大,既影响系统的能效,也影响着地下的热环境。
|
|
|
|
1 |
费文;;地源热泵之地下水回灌[J];供热制冷;2011年09期 |
2 |
曲炜;;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发展历程与工艺适应性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
3 |
章新华;;地铁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处理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04期 |
4 |
卢予北;;水源热泵开发浅层地热能回灌问题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7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