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即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农民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农民传统思想相互碰撞整合的过程,力图使农民在头脑中驱逐封建思想及其他各种错误、落后思想,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新农民文化,提高农民觉悟水平。农村和农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执政基础。对农民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及满足农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关注农民问题,1935年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物之后,在他的领导下,苏区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教育运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素质。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的工作中心即将转移到城市之时,毛泽东更是严肃地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以致出现动乱的严重状况,邓小平指出忽视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最大的失误。针对改革开放后农村再次出现的封建迷信等社会不良风气,江泽民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并深刻指出农村的思想阵地,如果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就必然会被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占领,并要求各级党组织严重注意。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首次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由此把教育农民工作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地开展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农民的工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出发,对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从中总结并挖掘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创新原则和改进方法等内容,以利于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农村发展战略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使农民素质得以持续提升。
本文主要包括7章内容:
第1章主要概括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等内容。
第2章主要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有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概念,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从而为下面几章作理论铺垫。
第3章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系统考察了改革开放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大历史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变化、挫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评价。
第4章从现实的角度系统考察了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情况,主要分三个时期,即拔乱反正、恢复发展阶段、渐进改革、全面发展阶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时期,并总结出了历史的经验和启示: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前提;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这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准自身位置、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本要求:必须始终充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和优势,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要义;必须始终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始终坚持统筹的方法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方法。
第5章从横向的角度论述了新时期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村民自治与与农民现代政治意识的培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民小农意识的改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深入把握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第6章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既阐述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优势,也概括总结了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几对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第7章在第五章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及衡量标准;澄清了有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模糊性认识;提出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