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摘要】: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区内矿产主要分布在多宝山-宽河菱环形构造带上,铜钼等有色金属矿产多分布在岛弧(环形)构造带上,金矿床(矿点)主要分布在菱形断裂带上。在研究区内已发现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型铜矿两处外,尚有争光、小泥鳅河、三道湾子、上马厂大中型金矿4处,宽河、洪业家小型岩金矿。三矿沟铁铜矿、关鸟河钨锌矿、宽河金矿、野猪沟钼矿等小型矿床10余处。地层发育主要以古生代和中生代为主;其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包括天山-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褶皱带与小兴安岭优地槽隆起带(Ⅱ-2)的耦合部位的多宝山岛弧带中,其北侧为呼玛弧后盆地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南侧为黑河构造混杂岩带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岩带的西北段。侵入岩发育在时间上具明显多期、多阶段性,空间上带状分布显著;可划分晚元古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晚期、燕山期五个侵入旋回,尤其以华力西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侵入旋回最为发育。华力西期、燕山期小侵入体与斑岩型铜钼金矿、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关系密切。
本文主要分析了研究区内区域成矿规律,根据研究区不同成矿地质阶段、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的各种矿产的时空分布及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成矿特征,初步将区域成矿期划分为两个大的主要成矿期,即古生界中晚铜金多金属成矿期、中生界金多金属成矿期。并分析了各时期形成的矿产种类、规模以及两大成矿期的特征。同时对研究区内典型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金铜矿和低温热液型金矿的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内多个典型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以及物、化探和遥感等资料的分析,对本区金-铜床的空间产出形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有了初步认识。
研究区总体上处于北东向金成矿带与北西向铜、钼、金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这一地区发展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地层广布、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多个时代的地层、侵入岩。本地区矿产资源以铜、金为主,空间上构成重要的NE向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钨银金钼成矿带。因此这个地区成矿潜力巨大,找到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是可能的。
|
|
|
|
1 |
赵广江;候玉树;程富强;;黑龙江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有色金属;2007年03期 |
2 |
宋作均;吴再民;李春娟;;黑龙江关鸟河铜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硅谷;2009年02期 |
3 |
赵元艺,马志红,仲崇学;多宝山铜矿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4 |
赵元艺, 赵广江;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多宝山铜矿床成因模式[J];吉林地质;1995年02期 |
5 |
程富强;唐振华;张广威;;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
6 |
赵元艺,马志红,冯本智;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7 |
赵元艺,马志红,冯本智,贾迪;多宝山铜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97年01期 |
8 |
赵广江;侯玉树;王宝权;;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有色矿冶;2006年03期 |
9 |
孙化江,崔莉;黑龙江省多宝山经济开发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资源科学;1994年04期 |
10 |
赵一鸣,毕承思,邹晓秋,孙亚莉,杜安道,赵玉明;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1期 |
11 |
谭克仁;略论斑岩铜矿床概念的演化及其主要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1981年09期 |
12 |
王寿庆;;双河油田Ⅶ油组油藏地质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2期 |
13 |
钟启宝;盐城含藻膨胀粉质亚粘土的地质特征及工业利用初探[J];非金属矿;1986年03期 |
14 |
金文健,王锐;饶河县别拉洪河泥炭矿床的地质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8年03期 |
15 |
陈素贞;韩仲文;郭天威;;中国层控银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分类[J];国土资源;1988年03期 |
16 |
郑关春;金素芳;;浙江和平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1991年02期 |
17 |
李民兴;;冀北石墨含矿带地质特征[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1年04期 |
18 |
刘明良;;郴州地区煤田地质特征及找煤远景区[J];湖南地质;1991年02期 |
19 |
周家志;;670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20 |
陈锦荣;太行山北段土岭—石湖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黄金地质;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