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联通3G用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信用管理作为影响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得到长足的发展。与相对成熟的金融行业应用相比,信用管理在通信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还不够广泛和完善。中国联通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销售3G产品,并把联通3G用户定位为中高端用户,实施并推广对3G后付费用户的信用管理。他希望通过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及统一的受理模式在销售能力的提升和风险的防范上寻找一个有效的平衡点,率先在全国3G产品的销售模式上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但是,吉林联通自实施信用管理以来,在应用上遇到了欠费率高、用户流失、投诉等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吉林联通3G用户信用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提出了信用管理优化的建议,希望通过管理的优化和制度的完善逐渐改变吉林联通在信用管理上的被动局面。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概述了吉林联通的业务现状及吉林联通3G业务及用户特点,第二章阐述了吉林联通3G用户信用管理各个阶段的应用现状,第三章提出了吉林联通在初始授信管理、动态信用评估、信用控制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则明确了吉林联通要想做好信用控制,则需要从组织架构、授信体系及系统支撑上进行全面的优化。对于联通来说,内部管理及合理的评价体系很重要,因为它不仅需要在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上借鉴银行业的先进信用管理经验,同时也要开创通信行业的新模式。
随着我国个人信用体制的发展,通信行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将会与个人利益越来越息息相关。通信企业的消费模式决定了用户个体的消费及欠费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庞大用户群的整体消费行为,对公司经济效益好坏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国家近期推出的通信行业实名制入网登记制度,已经明确用户非实名制入网属于违法行为,这项制度的推出为通信行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及完善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也再次说明,国家在个人信用管理领域已经逐渐加强监管,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法律。实名制制度的强制执行赋予通信行业在个人信用管理领域一项特殊的使命和权力,但是通信行业个人信用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和曲折。吉林联通在内部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外部监管制度的不断加强下,最终会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信用制度,并促进行业和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