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温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系统
【摘要】:本文以产于华北陆块北缘并叠加了中生代构造-岩浆带的辽西温杖子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总结构造破碎带内的脉状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归纳了其成矿要素和成矿系统,为该区及其相似地区开展找矿预测提供了借鉴。
通过系统总结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进一步明确了温杖子金矿床产出地质环境和矿床属性。温杖子金矿床处于前中生代华北陆块东段中生代建昌盆地南缘,总体上为受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控制的脉状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出围岩为中生代安山质火山-沉积岩含金建造和花岗闪长岩侵入岩含金建造。
系统研究总结了温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总体表现为沿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产出,沿走向、倾向延伸大,但矿化极不均匀,单个矿体规模不大,尖灭再现明显。在水平方向上,矿化强度由东向西增强,矿化元素也由金银为主变为金银铜铅锌共存;在垂直方向上,勘查结果和以往开采区位置显示出有2个矿化富集带,上部以往开采区围绕800m标高上下、550~700m标高为2个矿化富集地段。矿石质量较好,为易选矿石。
总结归纳出温杖子金矿床成矿要素。温杖子矿床矿化的主控因素为中生代含金建造、燕山早期岩浆岩系统和韧-脆性断裂系统。野外观察获得的地质资料及与成矿相关的测年结果都表明矿化主要形成在燕山期。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温杖子金矿床成矿系统。笔者认为温杖子金矿床的成矿系统模型为“中生代岩浆岩含金建造-热流体交代成矿物质聚集-构造定位定型”。按照这种成矿系统认识,区内韧-脆性断裂发育地段应当是继续找矿的重要区域,矿化类型应当以蚀变岩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