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恭维语回应对比研究
【摘要】: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礼貌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本文主要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礼貌。礼貌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符合所在社会及文化要求的得体的行为。恭维语回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礼貌行为,值得人们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恭维语回应这一行为的研究,比较中西方在对礼貌问题的不同理解,从跨文化角度探讨礼貌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引言部分主要通过对恭维语回应行为的跨文化研究,讨论礼貌的普遍性和文化的特殊性。从而试图探讨布朗和莱文森的普遍性礼貌理论模型是否能够解释礼貌的文化特殊性。
第二部分讨论面子和礼貌的理论框架。
关于礼貌问题,很多语言学家提出了各自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高夫曼的面子理论和布朗与莱文森的礼貌理论。高夫曼认为,面子是“一个人在交往中按照能被其它人接受的方式有效地为自己确立的正面的社会价值”。从这个角度,面子就是一个人的情景身份。一个人的消极面子是对独立、自由、不被他人控告的需要。积极面子是被他人所接受、喜爱,被视为是同群体里的成员,或与他人有共同愿望的需要。简言之,正面面子是与他人产生联系的需要。如果说话者的语言对另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产生了威胁,被认为是面子威胁行为。面子理论涉及两个方面,对自己面子的防护和对他人面子的保护。
布朗和莱文森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依据话语威胁到听者的积极面子、消极面子还是说话人的积极面子、消极面子,对面子威胁行为进行了划分。其次,布朗和莱文森描述了五种礼貌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积极面子策略和消极面子策略。这些策略能
WP=102
够减轻一些面子威胁行为(比如命令和打断)对听者面子的威胁。反面策略包含一些约束性的、礼节性的、有距离的表达。然而正面策略包含一些亲近的、非正式的、和熟悉的表达。这些策略正好反映了一个人需要两种面子:不受他人控制(消极面子)和被别人认可(积极面子)。再次,为了判定说话者面子威胁行为对听者的礼貌程度,布朗和来文森提出了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并用于估计面子威胁行为严重性三个不可分割的社会因素:(1)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社会距离;(2)相对与听者来讲,说话者所具有的权利;(3)各种面子威胁行为在某一种社会中的排列次序。
第三部分从跨文化角度研究礼貌行为。
礼貌的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问题引起了许多语用学家的关注。布朗和莱文森的理论代表一种礼貌普遍性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面子”的具体内涵因文化和社会的不同而有区别,但是说话双方对于面子的相同理解以及关注面子的社会必要性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他们的观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i) 面子的普遍性表现在两种面子的需求;
(ii) 某一文化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礼貌策略及其理性实施的普遍性。
(iii)说话双方对以上两种观点认识的普遍性。
然而,Wiezbicka (1991) 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的原则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而不是基于某种整体机制。她甚至认为普遍性的观点是主观的,有种族中心主义倾向。
中国人对面子的传统认识包含两个方面:“面子”和“脸”。“面子”
WP=103
指的是“在交往中存在的一种行为,或被社区中其它成员所赋予的声望或荣誉。”(毛,1994)而“脸” 指的是“社会对具有良好的道德标准的人的尊敬以及社会对一个人道德性格整体性的信心。”(胡,1944)中国人注意面子的动机是说话者对于与自己社区中其它成员进行联系,建立和谐关系的交往需要。在中国人的交往中礼貌意味着懂得如何去照顾对方的“脸”和“面子” 并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对面子和礼貌的理解上与西方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不同的侧重点(群体性/个体性)以及不同的级别(第一级/第二级)。
第四部分讨论了礼貌理论在跨文化恭维语中的应用。
称赞,赞美或恭维是一种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具有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 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交际者不仅要遵守话语规律,同时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恭维语实际上是礼貌的一种现象,它与礼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恭维语回应”行为是无处不存在,并且容易产生语用失误的言语行为。在日常的对话中我们经常听到恭维语,所以回应这些恭维语是一个涉及到礼貌问题的重要的言语行为。通过‘恭维语回应’的跨文化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人与美国人在这一方面有较大的距离。具体地说,中国人习惯发出拒绝性的回应,而美国人则更多地发出接受性的回应。布朗和莱文森的模型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些跨文化的解释。但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我们发现布朗和莱文森礼貌普遍性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并且表明不是所有的面子和礼貌问题都可以用积极和消极的区分来解释。本论文还讨论了西方社会的崇高个人主义,自由和独立的面子需求,在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国社会似乎是毫不相干,甚至可以忽略,所以面子需求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中国社会的礼貌问题。本文中跨文化方面的例子表明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二分法及其成分的普遍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