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重要湖泊松花湖(丰满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和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现状。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并且对国内外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介绍。国外采用的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技术主要有营养盐对策,湖底对策,水中生物对策和一些其他方法。营养盐对策包括湖内化学凝聚沉淀、稀释和水洗、选择排放三种方法。湖底对策则包括疏挖、湖底处理和底层曝气三种方式。生物对策主要有去除生物和全层曝气两种方式。研究和实践证明,在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情况严重,而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是:营养盐来源比较广,短时段内难以控制;河道与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差别很大;水污染处理工艺复杂。
本文论述了研究松花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研究的方式。首先,在研究中对松花湖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解析。依据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00~2003年度的环境监测数据,按照国家富营养化技术规定,对监测数据分析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点位和数据,选取了松花湖历年(2000~2003)五个断面(大丰满、沙石浒、辉发河口、桦树林子、小荒地)的监测数据。其次,对松花湖所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中依据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具体选取了6个指标,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叶绿素。分别对这六个指标进行了2000-2003年度各月各监测点位的对比分析、松花湖1月、5月、7月、9月各监测点位历年的对比分析、五个监测点的历年各月的对比分析;然后采用修正的卡森指数法对监测的6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01-2003年松花湖的综合营
WP=68
养状态指数列表和2002年、2003年的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2002年为51.4454,2003年为47.6776。再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分级方法和标准,对各年的松花湖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得到结论:2001年属中营养化;2002年属于轻度富营养化;2003年时属中营养化。基本掌握了2001-2003年松花湖水体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
依据2001-2003年松花湖水体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了松花湖富营养化原因。结果表明松花湖富营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物质输入。经过分析发现,营养物质的来源有肥料从农业土壤中流失,饲养业中排出的畜禽粪便,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沉积物中氮和磷的释放和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五种。其中以外源为主,磷肥的土壤渗漏是导致松花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最重要的污染源。而松花湖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有两点:气候和水体的流动性。对于营养盐中的限制因素未得出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参考以往资料,发现松花湖经历了由贫营养化到中营养化直至现在的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02年以前,松花湖未出现过富营养化,相关部门对于松花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没有给予过较大的重视。而现在松花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的边缘,且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水华现象。于是,针对松花湖富营养化特征,结合吉林省环境管理的实践,借鉴国内外治理富营养化经验,提出以恢复湖体生态系统为主,控制外源与内源污染为辅,完善流域环境管理为保证,建立松花湖富营养化的预警机制和综合防治体系,对松花湖富营养化进行科学治理措施。提出的具体恢复松花湖的生态系统功能措施有:恢复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湖体的自净能力;培植水生植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用适当的水生植物削减营养物。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的措施有:加强点源污染源管理;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全流域禁磷以及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
WP=69
设。完善流域环境管理的措施为:对松花湖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并严格进行管理;建立富营养化预警机制;加强流域综合防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有关富营养化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环境基础工作。
|
|
|
|
1 |
朱建坤;俞海平;施练东;郑丹萍;梁亮;魏张文;;汤浦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及防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
2 |
徐勇;;喀斯特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及防治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3 |
陈文岳;郑花兰;;西溪湿地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杭州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
4 |
黄凤珍;;姜堰市里下河地区河沟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年04期 |
5 |
张笑归;刘树庆;窦铁岭;吉艳芝;薛宝民;;白洋淀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
6 |
刘宇;;碳化秸秆处理污水中氮磷元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7 |
王霞;吕宪国;闫伯茹;于力;张竹青;张丽娴;张学林;;基于富营养化阈值的松花湖水环境容量分析[J];湖泊科学;2006年05期 |
8 |
王霞;吕宪国;白淑英;张竹青;闫伯茹;于力;张学林;张丽娴;;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J];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
9 |
于力,南条吉之,石飞裕,耿春梅,王霞,孙福生,朴春植,刘迟,李迎赞;松花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监测与评价[J];北方环境;2004年04期 |
10 |
李佐荣;鲍素敏;黄祥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
11 |
王凤;;巢湖水体营养状态分析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J];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S1期 |
12 |
李凤彬;洋河水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
13 |
沈治蕊,卞小红,赵燕,吴云海,夏红;南京煦园太平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湖泊科学;1997年04期 |
14 |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张竹青;松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湿地科学;2004年04期 |
15 |
张峥;辽宁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1期 |
16 |
王天祥;松花湖呼唤清洁[J];国土绿化;1997年03期 |
17 |
顾恩华,石文甲,董树海;浅谈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年01期 |
18 |
张海波,刘萍;丹东市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与防治[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2期 |
19 |
周名江;于仁成;;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J];自然杂志;2007年02期 |
20 |
马燕;郑祥民;远藤邦彦;佐藤キエ子;;洪湖水体氮、磷营养元素变化规律及富营养化进程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