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本文从传质动力学的角度设计了投加立管式填料的复合生物反应器,对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的特性、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对其处理城市污水的最佳运行条件、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厂区原有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对比运行的方法,总结了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优点。
在正式进行好氧生化处理的运行试验之前,进行了清水充氧性能测试。通过更换直径35mm 与直径50mm 的填料,来确定最适宜的填料尺寸,定量地测量并比较了其充氧性能提高的程度。
同时,本文也对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实验获得的数据基础上,采用Eckonfelder 的反应动力学模式,求出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此种城市污水的动力学方程,并根据该方程求得运行参数的极限值,得出理论最小气水比为1.84:1,理论最短曝气时间为45min,与试验中得到的经验数据比较吻合。则对此类污水的处理,达到曝气时间缩短至45min,同时气水比降低至2.5:1 是可能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3
|
|
|
|
1 |
蔡建安,James A.Smith;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虚拟设备[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9期 |
2 |
王绍文,王鹤立,徐立群,赫俊国;高分散系、高传质均匀受限曝气处理制革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8期 |
3 |
王建龙,施汉昌,钱易;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及进展[J];工业水处理;1997年01期 |
4 |
王鹤立,郭晓,徐立群,赫俊国;受限曝气式活性污泥法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5 |
李探微,彭永臻,朱晓;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作用[J];给水排水;2001年04期 |
6 |
郑育毅,廖满琼,林金画;生物膜-活性污泥联合工艺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
7 |
李志娟,徐向红;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中鼓风和纯氧两种曝气方法的比较[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
|
|
|
|
1 |
王绍文,姜安玺,孙喆;混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探讨(上)[J];中国给水排水;1991年01期 |
2 |
蔡建安,James A.Smith;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虚拟设备[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9期 |
3 |
王绍文;惯性效应在絮凝中的动力学作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2期 |
4 |
凌晖,王诚信,史可红;纯氧曝气在污水处理和河道复氧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8期 |
5 |
蔡建安;钟梅英;李俊;方芳;;微生物在焦化污水特定环境中的生长动力学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6 |
林金画,郑育毅;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工程调试实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年01期 |
7 |
蔡建安,李俊,徐明,钟梅英,刘林昌;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污水监测值的统计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
8 |
彭永臻,王宝贞,王淑莹;活性污泥法的多变量最优控制Ⅰ.基础理论与DO浓度对运行费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
9 |
周荷琴,王恒良,刘兵,孙景群;基于Lab VIEW平台的CAI软件设计方法[J];计算机应用;1997年06期 |
10 |
孙欣;虚拟仪器──仪器仪表工业划时代的里程碑[J];煤矿自动化;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