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局部应力集中的结构可靠性分析
【摘要】:可靠性分析是工程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正逐渐将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转化到机械可靠性设计。但工程实际中,局部应力集中损害是实际工程结构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现象之一,为了要减少这种损害,准确地确定应力集中系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机械工程可靠性分析中,应力集中系数是最主要的参数之一,因为被预测的应力集中系数的精度直接影响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通常,应力集中系数很难采用理论方法获得,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方法尽管可以较精确地获得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解,但不能给出应力集中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进一步的结构分析和设计带来困难。因此,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寻求形式简单、精度良好的应力集中系数的显性表达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传统的方法,对于结构复杂的系统,计算量太大,限制了它们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科学地处理结构元件的应力集中问题,从而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对于结构的局部应力集中及相应的可靠性问题,本文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结构可靠性分析领域,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鲁棒性和容错能力等特性,较好地解决了可靠性研究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为结构可靠性分析近似求解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因此,本文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模拟基本随机变量和应力集中系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直接获得应力集中系数的显性表达式。在这个基础上,将神经网络技术获得的应力集中系数表达式和现代结构可靠性理论相结合,解决了应力集中情况下的结构可靠性问题,而且提出了可靠性分析方法。
|
|
|
|
1 |
张义民;郑建校;李世德;;基于FEM-NN-MCS模拟应力集中系数的结构可靠性分析[J];航空学报;2006年06期 |
2 |
赵卫平;王道锋;周世军;;缓和开孔矩形薄板应力集中方法的弹性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万毅;邓斌;柯坚;李会杰;杨志军;林飞;;基于神经网络RBF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J];铁道学报;2005年06期 |
4 |
雷小刚,黄克敏;圆筒形压力容器切向接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1年03期 |
5 |
赵维涛;张旭;;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梁板结构可靠性优化[J];上海航天;2009年05期 |
6 |
黄燕;;循环载荷作用下试件缺口根部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1988年04期 |
7 |
侯国祥,徐凯,朱梅林,张勇传;应用神经网络-蒙特卡罗法的可靠性分析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8 |
李向京,胡云昌;基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混合训练技术的结构近似可靠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
9 |
邓建,朱合华;基于神经网络的岩土工程结构随机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0 |
苗蓓蓓;纪常杰;;螺纹连接在压缩应用中的可靠性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9期 |
11 |
尹永春,郑素梅,孙军;运用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7年04期 |
12 |
李佳,平安,卢凤舞,王德俊;随机载荷下材料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的智能仿真系统[J];机械强度;2001年01期 |
13 |
张玉敏,王铁成;基于BP网络响应面的海水侵蚀混凝土强度可靠性分析和耐久性评价[J];工业建筑;2002年02期 |
14 |
万毅,邓斌,李会杰,田志军,柯坚;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度的仿真计算[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15 |
苏俊;习平原;;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主减速器混合遗传算法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
16 |
李佳,平安,王德俊,卢凤舞;基于材料非稳态疲劳损伤过程的可靠性分析智能化仿真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
17 |
樊馨月;王杰;;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浅谈[J];电气自动化;2006年05期 |
18 |
赵洪波;;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可靠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
19 |
赵洪波;茹忠亮;张士科;;SVM在地下工程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
20 |
王文明;;应用遗传算法的齿轮传动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9年09期 |
|